下层文人的创作
2025年10月14日
(二)下层文人的创作
在封建社会,文人有上层与下层之说。所谓上层文人,多是一些披红带绿者、官场宦游者,他们有一定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影响。而下层文人多是一些科场失意,郁郁不得志者,不能够“致君尧舜上”,迫于生计,不得已受雇于书坊,或独自创作,常以游戏笔墨实现其人生价值,比如邓志谟、凌濛初、周清原等。周清原曾感慨道:“叵耐造化小儿,苍天眼瞎,偏锻炼得他一贫如洗,衣不成衣,食不成食,有一顿,没一顿,终日拿了几本破书,‘诗云子曰,之乎者也’个不了,真个哭不得、笑不得、叫不得、跳不得。你道可怜也不可怜!所以只得逢场作戏,没紧要作部小说,胡乱将来传流于世。”[12]这些寒士与书坊关系密切,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和社会经历,因此能写出一些好的小说。如邓志谟的《铁树记》《飞剑记》《咒枣记》等,他为萃庆堂编写小说,取得了一定成绩。又如江西人周尚文“因屡试不达,遂忿志游于书市,日以著述为事。”这些下层文人生活于社会底层,知道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因此,他们的文学创作更能反映社会生活。不仅如此,他们还使通俗小说从街巷井旁走向书桌案头,推动了小说流派的形成和发展。以邓志谟为代表的下层文人,虽然著书是为稻粮谋,但客观上却使小说的创作形成了规模,他们可谓早期的通俗小说创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