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兰察在木果木之役中作用如何

(二)海兰察在木果木之役中作用如何

前面已经说过,参赞的作用一是辅佐将军筹划军务,二是统兵打仗。但是,在木果木战役前,海兰察这两方面的作用都没能得到发挥。

将军温福深受乾隆宠幸,居高自傲,历任参赞大臣基本都和他难以相处[15],海兰察也不例外。

第二次金川战争中,大部分奏折是由将军(副将军)和参赞联衔上奏只有少部分是将军或参赞单独上奏的[16]。但是,在乾隆三十八年二月至六月,温福单独上奏的奏折竟然还要多于两人联衔奏折。下面是根据《平定两金川方略》统计的三路奏折数量表:

② 三月辛亥有温福同刘秉恬联衔上奏的,但与海兰察无关,因此也算独奏。
③四月己丑有温福同刘秉恬联衔上奏的算独奏。四月丙申有温福、阿桂、丰升额和舒常四人合奏的,算温福独奏,阿桂独奏,丰、舒合奏。
④ 五月癸酉阿桂同刘秉恬上奏,算作阿桂独奏。

通过此表就可看出,北路绝大多数都是丰升额和舒常联衔上奏;南路阿桂、明亮联衔的也占三分之二以上;只有西路温福独奏数量最多。显然,温福独奏的奏折只能反映其个人意志,和海兰察关系不大。

《啸亭杂录》记载,木果木失事前,“海超勇公兰察至,扣刀诮温公曰:‘身为大将而惟闭寨高卧,苟安旦夕,非夫也。今师虽疲老,使某督之,犹可致胜。若公终不肯出战,不若饮刃自尽,使某等各竭其力可也。’温公拂袖起,亦无有所指挥也。”[17]这条史料生动记载了海兰察在温福手下难于发挥作用的事实。虽然是私家记载,但此条内容是日后明亮亲口告诉昭梿的,可信度很高。

海兰察作战机智勇猛,自视甚高,一般将领轻易不入“法眼”,平生只服膺阿桂和福康安。《清代名人传略》记载“在当今任统帅者中间,他只钦佩阿桂。只是在福康安对他表示尊重之后,他才肯辅佐他”[18]。《啸亭杂录》记载他“生平唯服阿文成公,任其驱使辱詈,听命惟谨。尝告人曰:‘近日大臣中知兵者,惟阿公一人而已,某安敢不为其下?其余皆畏懦之夫,使其登坛秉钺,适足为殃民具耳!某安能为其送死也?’”[19]这可从侧面证明海兰察看不起温福,难免虚与委蛇,不和温福和衷共济。不过海兰察并未像五岱和色布腾巴尔珠尔一样密奏,这应当是出于自保所致。五岱是黑龙江满洲人,出身较京旗卑微,为温福所轻视。色布腾巴尔珠尔贵为额驸,参奏仍无效果,自己还落得个削爵的下场。海兰察出身更加低微,连满洲人都不是,即使参奏温福,想必也不会起到任何效果,反而可能使自己身陷囹圄。只是在木果木之败以后,刘秉恬、海兰察、富勒浑均上疏“温福偾事状”[20],可见三人对将军都是意见颇深的。

既然海兰察参赞军务的作用没有达到,那么统兵打仗的效果如何呢?

昔岭防守极为严密,海兰察等从三十八年二月二十五日开始进攻,至三月二十一日仍未能将最重要的第五碉攻克。清军作战不可谓不勇敢,将领、士兵多有死伤,但就是无法突破金川负险构筑的防线。无奈之下,温福命令海兰察带兵继续进攻原来主攻的功噶尔拉,希冀以此分金川在昔岭的驻防。海兰察率领富兴等连次进攻,虽攻取一些寨落,但并未能占据主要碉卡。

西路大营驻扎在木果木,几个月难以推进一步,难免产生懈怠心理,给金川偷袭以可乘之机。金川屡次在林箐中设伏,令清军防不胜防。到了六月初一日,金川首先攻破了只有500人防守的底木达,随后又占据布朗郭宗和大板昭,截断了温福后路。温福派海兰察领兵800名援救,但刘秉恬所驻登春也很危险,只好分兵500余名防守登春,机动兵力仅剩200余名,无力收复底木达等地。六月初七日夜木果木北面山梁遭到金川攻击,海兰察又率领这几百人连夜赶回。

木果木之败前夕,海兰察所率领的800名士兵完全没有达到预定目标。由于士兵太少,不足以进攻底木达,回援木果木也是杯水车薪。且几日内频繁往返于木果木和登春之间,是对士兵体力、精力的极大消耗,严重影响其战斗力[21]。这也是海兰察在最后没能力挽狂澜的一个原因。

由此可见,海兰察无论是在军务决策方面,还是在统兵打仗方面,作用受到较多限制,取得的战果不多。前者受制于温福刚愎自用,后者受制于温福“以碉逼碉”的战术。海兰察的能力未能得到充分施展,是木果木之败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