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明节

(一)清明节

“清明上坟插柳,厥礼至重。……是日除在家社祭外,男子多出城扫墓。”[147]《红楼梦》在第五十八回这样描写清明节:“可巧这日乃是清明之日,贾琏已备下年例祭祀,带领贾环、贾琮、贾兰三人去往铁槛寺祭柩烧纸。”[148]另外,戏子藕官在大观园中为死去的药官烧纸钱,也体现清明节的传统习俗。

至今,人们依然延续着扫墓的习俗,除此之外,清明节还有放风筝、簪柳、踏青的风俗。《红楼梦》第七十回描写道:“黛玉笑道:‘可是呢,把咱们的(风筝)也拿出来,咱们也放放晦气’”[149]。在第二十二回中,探春所做的灯谜也可以看出放风筝是清明节的传统活动:“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装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深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150]清明是春季里的节日,“春之风自下而升上,纸鸢因之以起”[151]。因而具备了放风筝的条件。第二十六回中有一处:“(宝玉)一时下了纸窗,隔着纱屉子,向外看的真切,只见好几个丫头在那里扫地,都擦脂抹粉,簪花插柳的。”[152]《日下旧闻考》云“清明,戴柳枝于发”[153],民间更有“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的谚语。与丫鬓们相比,小姐们似乎更雅一些,她们竞相作“柳絮词”,林黛玉也在这天重建“桃花社”。《帝京景物略》云:“三月清明日,……是日簪柳,游高梁桥,日踏青。”[154]只是这“踏青”的乐趣,大观园里的女孩子们是无法享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