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抢救护理常规
休克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使组织微循环灌流量严重不足,以致细胞损伤、各重要器官功能代谢严重障碍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一)评估要点
1.病史:评估患者既往病史,确定是哪种病因引起的休克:心源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其他内分泌功能不全(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及内分泌功能亢进(如甲状腺危象、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类癌及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
2.身体评估: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皮肤色泽、温度、湿度,尿量等。
3.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测定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体积,了解失血及失血程度;动脉血气分析;血尿素氮,肌酐;尿常规;血清钾、钠、氯等电解质;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定量及鱼精蛋白副凝试验等。特殊检查包括中心静脉压(CVP)测定、肺动脉楔压、心电图等。
(二)护理措施
1.平卧位或休克卧位,保暖,就地抢救。
2.鼻导管吸氧,氧流量2~4L/min。如患者发绀明显或发生抽搐需加大氧流量至4~6L/min。呼吸困难时,配合医生行气管插管与机械通气。
3.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患者应将其头偏向一侧或置入口咽通气管,以防舌后坠或呕吐物、气道分泌物等误吸引起窒息。严重呼吸困难者,应协助医生行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尽早进行人工呼吸后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4.建立多条静脉通道,监测CVP,遵医嘱留取化验标本。
5.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尿量、皮肤色泽、肢体温度等并详细记录。记录24h出入水量。
6.感染性休克者要抗感染治疗,过敏性休克者给予抗过敏治疗。
7.按医嘱给予血管活性药物,稳定血压。
8.落实各项基础护理,如口腔护理、管道护理、皮肤护理等,预防并发症发生。
9.由于休克的突然出现而导致病情加重,患者及其家属易产生激动情绪,甚至出现不理智言行,此时要耐心向患者及家属做解释工作,赢得他们的理解,使其积极配合救治工作,保证抢救顺利进行。
10.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三)健康教育
1.重视防治:让患者了解病情变化和休克发生的经过,向患者详细讲解有关自身原因的发病知识以及药物在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使患者和家属加强对休克的重视和预防。在平时疾病治疗中应注意观察和了解病情突变的先兆表现。如有药物和食物过敏,应嘱患者记住过敏性物质,远离过敏源。如有药物过敏,应在病历上注明。
2.合理用药:指导患者发生高热或感染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使用药物时,要详细了解“三史”,即过敏史、家族史和用药史。避免在饥饿状态下使用药物,在使用前应事先告诉患者如出现皮肤瘙痒和胸闷心悸等应及时报告护士,同时加强观察,及时发现患者的不适症状并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