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过敏性休克防范护理常规

五、药物过敏性休克防范护理常规

(一)评估要点

1.病史:询问患者过敏史、用药史、家族史。

2.身体评估:患者的意识与表情、皮肤色泽、温度、湿度、尿量、血压、脉搏、呼吸。

3.辅助检查:过敏原检查、血常规、皮肤视诊。

(二)护理措施

1.防范措施:

(1)用药前详细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用药史、家族史,已知对某种药物过敏的患者,应禁用该药物(精制破伤风抗毒素TAT行脱敏注射除外)。

(2)正确实施药物过敏试验。

(3)过敏试验阳性者,报告医生,并在床头卡、医嘱单、病历夹、三测单、治疗卡上注明过敏药物名称,床尾(或床头)挂醒目的过敏试验阳性药物标志,并告知患者和家属。

(4)严格执行三查八对,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药物反应,警惕过敏反应的延迟发生。

2.处理措施:

(1)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停药,就地抢救,同时报告医生和护士长。

(2)将患者立即平卧,保持气道畅通并吸氧,做好气管插管或切开的准备工作。

(3)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使用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血管活性药物、抗组胺类药物等,并记录。

(4)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尿量等变化,注意保暖。患者未脱离危险期时,不宜搬动。

(5)发生呼吸、心搏骤停时应立即行心肺复苏。(6)心理护理: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安抚工作。

(7)6h内完善抢救记录。

(三)健康教育

1.重视防治:让患者了解病情变化和休克发生的经过,药物在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使患者和家属提高对休克的重视和预防。应嘱患者记住过敏性物质,远离过敏原。应在病历上注明药物过敏。

2.合理用药:使用药物时,要详细了解“三史”,即过敏史、家族史和用药史。避免在饥饿状态下使用药物,在使用前应事先告诉患者如出现皮肤瘙痒和胸闷心悸等应及时报告护士,同时加强观察,及时发现患者的不适症状并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