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病护理常规
心肌病是指除心脏瓣膜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等以外的以心肌病变为主要变现的一组疾病。分为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及致心律失常型右心室心肌病。
(一)评估要点
1.病史:评估患者的健康史,心肌受损程度及诱发因素。
2.身体评估:心功能情况,如有无疼痛,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和持续时间,有无胸闷、气促、心悸、水肿等症状。
3.辅助检查:胸部X线检查、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对本病诊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他如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对确诊有重要价值。
(二)护理措施
1.体位:以左心衰呼吸困难为主的患者,协助半坐卧位;以右心衰水肿为主的患者,应间歇性抬高下肢,侧卧位、平卧位、半坐卧位交替进行。
2.饮食:给予低钠、低脂、易消化食物,如汤粥类,少食多餐,避免生硬、辛辣、油炸等刺激性食物,避免产气食物。可进食少量蔬菜、水果等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戒烟、限酒。
3.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要注意有无心律失常的发生;观察患者是否有疲倦、乏力、胸痛、便秘等情况,有无呼吸困难;观察患者水肿情况,每天测量体重,准确记录出入水量。
4.用药护理:心肌病患者,由于反复发作心衰,长期用药,其疗效会有一定的影响,必须采取综合治疗措施。由于使用的药物品种较多,个体差异较大,应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及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5.心理护理:心肌病尚无特殊治疗方法,一旦确诊,病情进展较快,反复发作心衰,患者出现情绪低落、烦躁等心理。而心理因素可以使病情加重,对恢复不利,因此,护士应多与患者沟通,宣教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
6.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1)栓塞:遵医嘱给予抗凝药物,防止血栓形成。心脏附壁血栓脱落则致动脉栓塞,发生栓塞之前一般无预兆,因此需随时观察有无偏瘫、失语、血尿、胸痛、咯血等症状出现,以便及时做出处理。
(2)疼痛:与肥厚心肌耗氧量增加有关,发生疼痛时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安慰患者,解除紧张情绪;遵医嘱使用β受体阻滞药或钙通道阻滞药,注意有无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不宜用硝酸酯类药物;持续吸氧,氧流量3~4L/min。
(三)健康教育
1.疾病知识指导:交代家属避免对患者的情绪刺激,告知不良情绪对本病的影响。
2.避免诱发因素: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强调避免劳累,宜较长期休息使心脏扩大程度减轻、心功能得以恢复,同时应避免病毒感染、酒精中毒及其他毒素对心肌的损害。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需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突然用力或提取重物,以免心肌收缩力增加,加重流出道梗阻致猝死发生。
3.用药指导:坚持长期服药治疗,告诉患者及家属药物的副作用,让患者掌握自测脉搏的方法。
4.预防复发:定期看门诊,症状加重时立即就医,防止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