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血、便血的护理常规

六、呕血、便血的护理常规

(一)评估要点

1.病史:评估是否有消化道本身的疾病,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胃、肠道溃疡和炎症、寄生虫感染、肿瘤(包括息肉和癌)、痔、肠套叠、肛裂、肛瘘、大便干结等;是否有消化道以外的其他系统疾病,例如血液病、急性传染病、维生素缺乏症、中毒或药物毒性作用等。

2.身体评估:评估呕血与便血的原因、诱因;出血的颜色、量、性状及伴随症状;治疗情况、心理反应、生命体征、精神和意识状态、周围循环状况、腹部体征等。

3.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比容、肝肾功能、大便隐血检查等结果,以了解其病因、诱因及潜在的问题。

(2)内镜检查:是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出血后24~48h内行急诊内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出血部位,明确出血原因,同时对出血灶进行止血治疗。

(3)X线钡餐检查:主要适用于不宜或不愿行内镜检查者或胃镜检查未能发现出血原因,需排除十二指肠降段以下的小肠段有无出血病灶者。对明确病因亦有价值。

(二)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休息与体位:卧床休息,呕血患者床头抬高10°~15°或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呕吐物;做好口腔护理;给予吸氧;备吸痰器于床旁。

(2)饮食护理:急性大出血伴恶心、呕吐者应禁食;少量出血无呕吐者给予温凉、清淡流质饮食;出血停止后改为营养丰富、易消化、无刺激性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

2.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有无心率加快、心律失常、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呼吸困难、体温不升或发热;观察神志是否改变,有无精神疲倦、烦躁不安、嗜睡、表情淡漠、意识不清甚至昏迷;准确记录出入水量;观察和记录便血的性质、颜色及量;定期复查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比容、大便隐血等,以了解贫血程度,判断出血是否停止。

3.对症治疗:建立大口径静脉输液通道,遵医嘱输血、输液及其他止血治疗;输液开始宜快,必要时测量中心静脉压作为调整输液量和速度的依据;判断有无再次出血的症状和体征;必要时留置胃管观察出血量,做好内镜止血的准备。

4.心理护理:观察患者有无紧张、恐惧、悲观、沮丧等心理反应,及时解释安慰患者;抢救工作迅速而不慌乱,以减轻患者的紧张;经常巡视,大出血时陪伴患者,使其有安全感;便血后及时协助患者清除脏物,以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解释各项检查、治疗措施,听取并解答患者的疑问,以减轻他们的疑虑。

(三)健康教育

1.针对原发病进行指导。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有很多,指导患者和家属掌握自我护理,教会患者及家属识别早期出血征象、再出血征象。出现恶心、出虚汗、头晕、心慌、黑便等出血先兆表现时应立即平卧休息,保持安静,减少身体活动。呕吐时取侧卧位以免误吸,并及时到医院就诊。

2.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注意饮食卫生与饮食规律,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过度饥饿或暴饮暴食,避免粗糙、刺激性食物;避免过冷、过热、产气多的食物、饮料;戒烟、戒酒,防止诱发呕吐或便血。

3.保持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持乐观情绪,注意身心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