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卧位管理

十二、卧位管理

(一)评估要点

1.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合作程度。

2.患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要求。

3.患者自主活动能力、卧位习惯。

(二)护理措施

1.去枕仰卧位:

(1)去枕仰卧,头偏向一侧,两臂放于身体两侧,两腿自然放平,将枕头横置于床头。

(2)椎管内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患者取此卧位。

(3)注意昏迷患者的神志变化,谵妄及全麻未清醒患者注意防坠床,必要时使用约束带进行约束。

(4)做好呕吐患者的护理,防止窒息,保持舒适。

2.中凹位(休克卧位):

(1)抬高头胸部10°~20°,抬高下肢20°~30°。

(2)保持呼吸道通畅。

3.头低足高位:

(1)仰卧,头偏向一侧,枕头横立于床头,床尾抬高5~30cm,时间不适过长。

(2)观察患者耐受情况,颅高压患者禁用此体位。

4.侧卧位:

(1)侧卧,臀部稍后移,两臂屈肘,一手放于胸前,一手放于枕旁,下腿稍伸直,上腿弯曲。

(2)必要时在两膝之间、胸腹部、背部放置软枕,稳定卧位,使患者舒适。

5.俯卧位:

(1)俯卧,两臂屈肘放于头部两侧,两腿伸直,胸下、髋部及踝部各放一软枕,头偏向一侧。

(2)气管插管、气管切开、颈部伤、呼吸困难者不宜采取此体位。

6.半坐卧位:

(1)仰卧,摇高床头30°~50°,再摇高膝下支架,使下肢屈曲,以防下滑。

(2)危重患者采取此卧位时,臀下应放置海绵软垫或使用气垫床,防止局部受压而发生压疮。

(3)放平时,先放平床尾,后放平床头。

7.端坐位:

(1)扶患者坐起,用床头支架或软枕将床头抬高70°~80°,背部放置一软枕,膝下支架抬高15°~20°,身体稍向前倾,床上放一跨床小桌,桌上放软枕,让患者伏桌休息。

(2)防止坠床,必要时加床挡,做好背部保暖。

8.屈膝仰卧位:

(1)平卧,头下垫枕,两臂放于身体两侧,两膝屈起并稍向外分开。

(2)注意保暖,保护隐私,保证患者安全,必要时加床挡。

9.膝胸卧位:

(1)跪卧,两小腿平放床上稍分开,大腿和床面垂直,胸及膝部贴床面,腹部悬空,臀部抬起,头偏向一侧,两臂屈肘放于头的两侧。

(2)女患者在胸部下放一软枕,注意保护膝盖皮肤。

(3)有心、肾疾病的孕妇禁用此体位。

10.截石位:

(1)仰卧,两腿分开放在支腿架上,臀部齐诊床边缘,两手放在胸前或身体两侧。

(2)臀下垫治疗巾,支腿架上放软垫。

(3)注意保暖,减少暴露时间,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三)健康教育

1.协助并指导患者按要求采用不同体位,更换体位时注意保护各种管路,更换体位后检查导管是否通畅,有无扭曲、受压。

2.告知患者调整体位的意义和方法,注意适时调整和更换体位,防止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压。

3.如感觉不适,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