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外用药疗护理常规

二、皮肤病外用药疗护理常规

1.保持外用药疗室清洁安静,保持室温在24℃以上,每班用消毒液抹拭桌面,湿拖地板,紫外线空气消毒每日1次。

2.擦药用具如压舌板应经高压消毒后使用。

3.皮肤外用药使用基本原则:

(1)急性炎症性皮损无糜烂、渗液而仅有红斑、丘疹和水疱者可选用洗剂或粉剂,如炎症较重,出现糜烂、渗液时,则用溶液湿敷。亚急性炎症性皮炎渗出甚少者可用糊剂、乳剂或油剂。慢性期炎症性皮损,可选用软膏、硬膏、涂抹剂、乳剂、酊剂。如无皮疹仅有瘙痒,选用醑剂或酊剂,也可选用乳剂、洗剂。

(2)外用药的浓度要适当,应先用低浓度,以后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逐渐增加药物浓度。

(3)刺激性强者不宜用于婴幼儿、成人面部、乳房下部、外阴和黏膜部位。

(4)寒冷季节行湿敷者,注意保暖。大面积湿敷者,溶液浓度宜低,湿敷面积不超过体表面积的1/3,以免受凉和某些药物吸收中毒。湿敷用的溶液应新鲜配制,湿敷垫用6~8层纱布,须紧贴皮损面,并定时更换,一般皮损每日湿敷2~3次,每次30min,必要时应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5)洗剂使用时应充分振荡,洗剂和糊剂不宜用于毛发处,软膏、硬膏禁用于渗出较多的急性皮炎,酊剂和醑剂禁用于急性炎症、糜烂、破裂及黏膜损害。

(6)擦浴前应清除皮损上陈旧的外用药以及渗出物、病皮、鳞屑等,如病情允许可用淋浴或浸泡消毒,必要时剪短毛发。

4.乳剂、软膏可选用擦药棒(压舌板)或棉签持药涂于患处,对慢性过度角化皮损,应适当用力涂药,以利于药物渗入。

5.随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有刺激、过敏或中毒现象,立即停药并报告医生做适当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