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护理常规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和易疲劳,活动后症状加重,经休息后症状减轻。
(一)评估要点
1.病史:是否有家族史,感染、精神创伤、过度疲劳、妊娠、分娩等诱发因素。
2.身体评估:
(1)呼吸情况,有无窒息先兆。
(2)进食情况。
3.辅助检查:
胸部CT可发现胸腺瘤,常见于年龄大于40岁的患者;电生理检查有助于诊断;全身型MG患者AChR抗体检测阳性率为85%~90%。
(二)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2)饮食: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富含钾和钙的软食或半流质饮食(如大米、面粉、奶类、肉类、虾皮、菠菜、香蕉等),避免干硬或粗糙食物。进餐时尽量取坐位,进餐前充分休息或在服药后15~30min产生药效时进餐。咀嚼无力与吞咽困难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小口进食,必要时鼻饲流质。
2.病情观察:
(1)注意呼吸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患者咳嗽和深呼吸,抬高床头,及时吸痰,清除口鼻腔分泌物,遵医嘱吸氧。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加重、发绀、咳嗽无力、腹痛、瞳孔变化、出汗、唾液或喉头分泌物增多等现象。
(2)常规备吸引器、气管切开包和呼吸机等抢救器械,做好抢救的准备与配合。
3.用药护理:
(1)抗胆碱酯酶药物:从小剂量开始治疗,用药间隔时间尽可能延长,如剂量不足可缓慢加量,防止出现胆碱能危象。如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出汗、流涎等不良反应时,可用阿托品对抗;抗胆碱酯酶药必须24h周期服用,有咀嚼和吞咽无力者应在餐前30min口服,在患者出现感染、处于月经前或其他应激状况时,常需增加给药剂量,故应及时发现并报告医生。
(2)糖皮质激素:可通过抑制免疫系统而起作用。在大剂量冲击治疗期间,大部分患者在用药早期(2周内)会出现病情加重,甚至发生危象,应严密观察呼吸变化,并做好气管切开和使用呼吸机的准备。长期服药者,要注意有无消化道出血、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必要时服用抑酸药,以保护胃黏膜。
(3)免疫抑制药:使用硫唑嘌呤或环孢素时,应随时检查血常规,并注意肝肾功能变化。一旦发现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低于4×109/L,应停用上述药物。
(4)注意用药禁忌:避免使用对神经-肌肉传递阻滞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奎宁、普鲁卡因胺、普萘洛尔、氯丙嗪以及各种肌肉松弛药、镇静药等,这些药物可能使肌无力症状加剧或诱发危象。
4.并发症的防治:做好基础护理,预防肺部感染、口腔感染、压疮等并发症。
5.加强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树立治疗信心。
6.需胸腺切除者,做好术前准备。
(三)健康教育
1.患者应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有规律,保证充分休息和充足睡眠。根据季节、气候增减衣服,尽量少去公共场所,预防受凉、呼吸道感染。
2.出院后注意防止相关并发症:
(1)预防误吸或窒息: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进食方法,当咽喉、软腭和舌部肌群受累出现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时,不能强行服药和进食,以免导致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2)预防营养失调:了解吞咽情况和进食能力,记录每天进食量。出现营养低下表现时,应及时就诊。
(3)预防危象:遵医嘱正确服用抗胆碱酯酶药,避免漏服、自行停服和更改药量,防止因用药不足或过量导致危象发生;避免使用影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药物及肌肉松弛药,以免使肌无力症状加剧或加重病情。育龄妇女应避免妊娠、人工流产,防止诱发危象。
3.照顾者指导:家属应理解和关心患者,给予精神支持和生活照顾。细心观察和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当患者出现肌无力症状加重、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痛、大汗、瞳孔缩小时可能为肌无力危象或胆碱能危象,应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