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输血护理常规

十一、成分输血护理常规

成分输血是指将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加以分离提纯,通过静脉输入体内的治疗方法。

(一)评估要点

1.病史:评估患者病情、治疗情况,既往输血史,输血后有无不良反应。输血前确认患者理解并接受输血,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2.身体评估:

(1)评估穿刺部位皮肤、血管状况。

(2)评估皮肤黏膜颜色、皮肤温度和湿度。

(3)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接受能力,对输血有无恐惧。

3.辅助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血型、交叉配血试验、输血相关检查。

(二)护理措施

1.从血库取回成分血后宜尽快输入患者体内,不宜存放于冰箱中或在常温下放置过久,以免血液成分被破坏。

2.两名医护人员根据医嘱严格“三查八对”。三查包括血液有效期、血液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八对包括:患者病区、床号、姓名、住院号、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的种类和血量。

3.输成分血必须使用带过滤装置的输血器,以免成分血中的微聚物或血浆中的少量纤维蛋白进入血流引起栓塞。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输血开始时速度宜慢,观察15min后,无不良反应,根据病情调节输血速度。

5.若输入两袋或两袋以上成分血(红细胞、血浆或血小板),应在每袋之间用适量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若患者同时输多种血液成分时宜先输血小板。

6.输血过程尽量连续不中断,以免血液污染。输入血小板过程中,应快速输入,并振荡血袋,以免发生凝集,若发现凝集成块现象,则轻捏压血袋使之分散。

7.输血完毕,输入少量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直到输血器内的血液全部输入体内。

8.血液中不可加入其他药品和低渗性、高渗性溶液,防止血液凝集或溶血。

9.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皮肤变化,注意观察输血反应,若出现寒战、发热、荨麻疹等应减慢输注或暂停,并按医嘱给予相应处理,注意保留好剩余血液及血袋。

(三)健康教育

1.告知患者输血的目的、方法,取得其配合。

2.输血过程中观察输血部位有无异常,告知患者输血过程中如有发热、寒战、皮肤瘙痒、荨麻疹或其他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