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护理常规

十二、糖尿病护理常规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因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导致慢性高血糖,从而引起糖类、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代谢紊乱。糖尿病分为4型: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

(一)评估要点

1.病史:

(1)有无家族史,男性有无吸烟及饮酒史。

(2)评估发病时间、饮食习惯、精神因素、生活和工作环境等。

(3)用药史,是否遵医嘱正确治疗、用药,及治疗效果。

2.身体评估:

(1)评估身高、体重、血糖、营养状况、大小便情况,近期有无饮食、饮水、尿量、体重变化。

(2)有无皮肤破损、感染、瘙痒,有无肢体感觉异常、疼痛等。

(3)有无低血糖反应和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的临床表现。

3.辅助检查: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蛋白、血常规、尿常规、眼底检查、B超结果。

(二)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活动与休息: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在餐后运动,外出时随身携带写有患者名字、地址、联系方式的卡片,随时携带糖块,以防低血糖,对于有糖尿病足及心肾衰竭的患者应嘱其卧床休息。

(2)饮食: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基础。遵医嘱按时提供糖尿病治疗饮食,熟悉糖尿病饮食的计算法。总的原则是糖类、低脂肪、适量蛋白质和高纤维的膳食,提倡进食粗粮、面和杂粮。严格定时进食,控制总热量及各种甜食、油炸食品,限制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鱼籽、蟹黄等,多食含纤维素高的食物。患者感到饥饿时可增加蔬菜和豆制品。病情稳定的2型糖尿病患者主食可按每天3餐1/5、2/5、2/5分配。

(3)加强口腔与皮肤的护理,防止感染及压疮发生。有微血管病变和末梢神经病变的患者,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周围循环,抬高患肢,鞋袜宜宽松、舒适,避免烫伤、碰伤,做好糖尿病足的护理。

2.病情观察:

(1)每周测体重1~2次,维持合适体重。

(2)做好血糖、血酮的测试及记录,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用药护理:

(1)熟悉降糖药物的分类、作用及副作用,按时给予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注射治疗。

(2)指导患者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磺脲类降糖药物易引发低血糖,治疗从小剂量开始,早餐前半小时服用;噻嗪类利尿药、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可降低磺脲类降糖药物的作用;双胍类药物可引起腹部不适,恶心、腹泻等,宜餐中或餐后服药,以及从小剂量开始均可降低不适症状;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应与第一口饭一起嚼碎服用。

(3)使用胰岛素应熟悉各类胰岛素的名称、剂型、作用特点,遵医嘱按时、按量注射。注射剂量要准确,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采用皮下注射时可选上臂三角肌、臀大肌、大腿前侧、腹部等皮肤疏松部位,注射部位要有计划地更换,以防脂肪萎缩、组织硬化或吸收不良。未开封的胰岛素放于2℃~8℃冰箱冷藏,正在使用的胰岛素在常温下(<28℃)可使用28d,应避免剧烈晃动、过冷、过热和太阳直晒。

(4)给药及注射胰岛素后嘱患者及时进食,以防低血糖。

4.并发症护理:

(1)低血糖反应:注射胰岛素后,患者若出现冷汗、头昏、饥饿感、手足发颤等症状时,应考虑低血糖反应,遵医嘱立即测血糖,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是指血糖≤3.9mmol/L,但有个体差异,部分患者血糖不低于此值也会出现低血糖症状。意识清楚患者立即给予含糖食品,如含糖的饮料、糖果、点心。意识障碍者遵医嘱静脉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20mL,15min后再监测血糖。

(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早发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早期症状。当患者出现口渴、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加重,继之恶心、呕吐、腹痛甚至昏迷等,应考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处理:

1)绝对卧床休息。

2)早期酮症患者给予足量短效胰岛素及口服液,严密观察,定期复查血糖、血酮。出现昏迷的患者应立即配合医生积极抢救。

3)吸氧、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记录24h出入水量。

4)迅速建立2~3条静脉通路,补液量和补液速度视失水程度而定。输液是抢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关键措施,补液总量按原体重的10%估计,无心力衰竭者,在2h内输入1000~2000mL,第2~6h输1000~2000mL,第1个24h输液总量为4000~6000mL。老年及心脏病患者注意控制输液速度和量。

5)遵医嘱给予胰岛素或胰岛素泵治疗,血糖下降速度一般以每小时3.9~6.1mmol/L为宜,每1~2h复测一次血糖。

6)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根据治疗前血钾水平及尿量决定补钾时机、补钾量及速度。轻、中度酸中毒经充分静脉补液及胰岛素治疗后可纠正,无需补碱。

7)及时采集血糖、血酮、电解质等标本。

8)清醒患者,鼓励多饮水。

9)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口腔、皮肤清洁,预防压疮和感染,躁动患者加床栏或使用约束带保护,以防意外。

(3)高血糖高渗状态:治疗基本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处理,一般不补碱,积极消除诱因和治疗各种并发症。

(4)糖尿病足: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和纠正水肿。患者局部抬高、减压,若有溃疡应清创、引流、促进肉芽生长,轻度缺血者采取保守治疗,有严重的血管病变时尽可能行血管重建手术,伤口有感染者进行抗感染治疗。

5.运动锻炼: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等,最佳运动时间是餐后1h,每次30~40min,运动不宜在空腹时进行,防止发生低血糖。

6.心理护理:鼓励患者正确对待疾病,保持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加强对患者的保健指导。

(三)健康教育

1.疾病知识和康复指导:

(1)指导患者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病因、主要危险因素和危害,及提高自我监测和自我护理的能力。

(2)指导患者和家属识别高血糖和低血糖的症状与体征,外出时随身携带病情卡及甜品。

(3)做好糖尿病足的预防。

2.日常生活指导: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注意生活规律,坚持运动,运动中注意补充水分和携带糖果,当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及时停止运动并进食糖果。

3.用药指导:讲解口服降糖药的服药时间和注意事项,示范正确抽吸和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指导注射部位的选择。

4.定期复查,了解疾病控制情况,尽早防治慢性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