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护理常规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有多系统损害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血清具有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
(一)评估要点
1.病史:患者入院时首发症状及可能的诱发因素(感染、药物及妊娠),家族史等。
2.身体评估:
(1)皮肤完整性:蝶形红斑、对称性皮疹、色素沉着、脱发等皮肤黏膜损害表现,有无黏膜溃疡、雷诺现象和口眼干燥。
(2)关节功能受损情况:关节痛、晨僵、肌痛和肌无力等关节、肌肉表现。
(3)神经精神方面症状:头痛、呕吐、精神障碍、癫痫发作等。
(4)肾功能受损情况:尿量、血尿、蛋白尿等情况,有无水肿。
(5)生命体征,特别是体温情况。
3.辅助检查:
(1)常规检查:三大常规检查及肝肾功能检查必不可少,如白细胞数量变化、血小板降低、蛋白尿都可能与风湿病相关。血沉、C反应蛋白、球蛋白定量、补体的检查对于明确诊断及判断病情活动性很有帮助。
(2)特异性检查: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ANAs)、类风湿因子(RF)、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等检测对风湿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极大的帮助。
(3)病理检查:活组织检查所见病理改变对诊断有决定性意义,并有指导治疗的作用。
(4)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对骨和关节的检查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作用。
(二)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休息与活动:疾病活动期嘱患者卧床休息,保护脏器功能,缓解期适当锻炼。
(2)饮食: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忌食芹菜、无花果、香菜、蘑菇等可增强光敏感或可诱发本病的食物。避免咖啡、浓茶、辣椒、吸烟等刺激。肾功能不全者,给予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限制水、钠摄入。心功能衰竭、水肿患者低盐饮食。
(3)保持室内温度、湿度适宜,空气新鲜、清洁,挂厚窗帘以免阳光直射。
2.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体重变化。由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免疫功能紊乱,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降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即使有轻微的感染迹象,也应予以重视。
(2)观察有无血尿、蛋白尿等肾损害表现,水肿的程度、尿量、尿色。肾功能不全者,限制水、钠摄入,并记录24h出入水量。
(3)观察有无胸痛、心前区疼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包摩擦音、心包积液等心脏受累的表现,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积极治疗。
(4)监测血清电解质、血肌酐、血尿素氮的改变。
(5)精神异常者,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发生意外。
3.对症护理:
(1)发热的护理:按发热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并遵医嘱给予退热药。
(2)皮肤完整性受损、关节疼痛的护理:交代患者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外出时做好防护措施,肢体末梢保暖,避免接触冷水;口腔溃疡者,指导患者使用过氧化氢溶液擦洗口腔或漱口,保持溃疡处皮肤清洁、干燥。
4.用药护理:护士应耐心解释各类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使用注意事项,指导患者遵医嘱正确用药。
(1)服用非甾体类抗感染药后易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应在饭后服用,同时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并密切注意尿液的变化,预防肾脏损害。
(2)糖皮质激素减量时,观察有无反跳症状。
(3)使用免疫抑制药时,定期查血常规,以防骨髓抑制。
5.心理护理:注意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态度及家庭经济情况,加强心理护理,理解并耐心给患者解释病情,使积极配合治疗。
(三)健康教育
1.疾病知识和康复指导:告知疾病的基本知识,使患者了解该病坚持及时、正确、有效地治疗,病情可长期缓解,消除恐惧心理。
2.日常生活指导:交代患者注意保暖和休息。学会保护皮肤,避免诱发疾病的因素,如阳光照射、药物、手术等。
3.用药指导:告诉患者用药的方法、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坚持按医嘱服药,不可自行改变用药剂量或突然停药。
4.预防复发:定期复查血、尿常规和免疫、生化指标。年轻妇女病情稳定可生育,但需观察有无异常反应,如有异常立即就诊。
5.出院随访:
(1)电话随访:出院后第1个月内随访1次,3个月后随访1次。随访内容包括:尿色、尿量和有无水肿;皮肤黏膜损伤情况和关节、肌肉情况,如有加重立即就诊。了解是否坚持服药,有无药物不良反应;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发现不良行为习惯时,及时予以指导。
(2)来院随访:严格按照医生要求进行复查,建议出院后1个月内门诊复查1次,第3个月再复查1次。除常规定期复查外,应每6个月到1年进行1次全面检查。期间病情出现任何变化,应随时复查。随访内容:监测血常规、血沉、肝肾功能、C反应蛋白、结缔组织全套、尿常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