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护理常规
心肌炎是心肌的炎症性疾病。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嗜心肌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很多病毒都可能引起心肌炎,其中以呼吸道病毒包括柯萨奇A、B组病毒,孤儿(ECHO)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较常见。
(一)评估要点
1.病史:发病前有无先驱病感染病史;有无病毒感染症状,如发热、全身倦怠感或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2.身体评估:生命体征尤其是体温变化;有无心悸、胸痛、呼吸困难等;心率、心律及心音等。
3.辅助检查:
(1)血生化及心脏损伤标志物检查:红细胞沉降率加快,C反应蛋白阳性,急性期或心肌炎活动期血清肌酸激酶、肌钙蛋白增加。
(2)病原学检查:血清柯萨奇病毒IgM抗体滴度明显增高,外周血肠道病毒核酸阳性或肝炎病毒血清学检查阳性,心内膜心肌活检有助于病原学诊断。
(3)胸部X线:可见心影扩大,有心包积液时可呈烧瓶样改变。
(4)心电图:常见S-、T改变,包括ST段轻度移位和T波倒置。可出现各型心律失常,特别是室性心律失常和房室传导阻滞。
(5)超声心电图检查:可正常也可显示左心房增大,室壁运动减低,左心室收缩功能降低,附壁血栓等,合并心包炎者可有心包积液。
(二)护理措施
1.休息与活动:向患者解释急性期卧床休息可减轻心脏负荷,减少心肌耗氧,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防止病情加重或转为慢性病程。无并发症者急性期应卧床休息1个月,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应卧床休息3个月以上,直至患者症状消失、血液学指标等恢复正常后方可逐渐增加活动量,协助患者满足生活需要。保持环境安静,限制探视,减少不必要的干扰,保证患者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时间。
2.合理饮食:给予低钠、低脂、易消化食物,如鱼类,避免刺激性食物,避免产气食物。可进食少量蔬菜、水果等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戒烟、限酒。
3.活动中的监测:病情稳定后,与患者及家属一起制定并实施每天活动计划,严密监测活动时心率、心律、血压变化。若活动后出现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应停止活动,以此作为限制最大活动量的指征。
4.心理护理: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青壮年占一定比例,患病常影响日常生活、学习或工作,从而易产生焦虑、烦躁的情绪,不要急于求成,当活动耐力有所增加时,应及时给予鼓励。对不愿活动或害怕活动的患者,应给予心理疏导,督促患者完成耐力范围内的活动量,或采取小组活动的方式,为患者提供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氛围,激发活动的兴趣。
(三)健康教育
1.疾病知识指导:交代家属避免对患者的情绪刺激,告知不良情绪对本病的影响。
2.日常生活指导: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受凉;与患者和家属一起评估患者心功能情况,确定患者出院后的活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