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综合征出血热护理常规
肾综合征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
(一)评估要点
1.病史:有无接触鼠类排泄物或被鼠类咬伤史。
2.身体评估:
(1)生命体征、热型、疼痛及心理状态。
(2)尿量及出血情况等。
3.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有无异型淋巴细胞、血液浓缩、血小板减少、血清特异抗体等;是否有蛋白尿或尿沉渣细胞中有特异性抗原。
(二)护理措施
1.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隔离与空气隔离。病室应防鼠、灭鼠、防螨、灭螨。
2.早期绝对卧床休息,过多活动可加重血浆外渗和组织脏器的出血。恢复期患者仍要注意休息,逐渐增加活动量。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准确记录出入水量,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出血情况及意识状态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4.对症护理:
(1)降温:观察体温变化,高热时以物理降温为主,用冰袋冷敷,避免加重血管扩张诱发皮下出血,禁用乙醇或温水擦浴。
(2)缓解疼痛:当患者出现头痛、腰痛、眼眶痛时,可局部轻按摩,剧痛可按医嘱使用镇痛药。
(3)预防低血压休克:观察意识、面色、脉搏、周围末梢循环等变化,出现休克立即给予吸氧;迅速建立静脉通路,按医嘱准确、迅速输入液体扩充血容量,并注意观察心功能,避免发生急性肺水肿;做好交叉配血、备血,为输血做好准备;做好各种抢救的准备工作,备好急救药品和抢救设备。
(4)保持皮肤清洁完整,剪指甲,避免皮肤损伤;加强水肿患者皮肤观察,及时变换体位。
5.保证营养供给:发热期给予清淡、易消化、半流质饮食(清汤、粥类),少尿期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盐、低蛋白饮食(如淀粉类、牛羊肉、蔬菜、水果,蛋白质每日每千克体重0.5g),限制液体入量(一般采用“量出为入”原则,每日进水量为一天液体总排出量加500mL)和钠盐摄入(每日<3g);多尿期给予高热量、含钾丰富的食物(如菠菜、红薯、香蕉等);对较严重胃肠道出血患者,应给予禁食。
6.心理护理:在护理过程中,多与患者沟通,帮助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
(三)健康教育
1.加强个人防护,尽量避免与鼠类及其排泄物(尿、粪)或分泌物(唾液)接触。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浴、勤更衣、勤晒被褥及饭前便后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