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护理常规
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本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大。
(一)评估要点
1.病史:发病前有无疟疾患者接触史或去过疟疾流行区,有无输血史。
2.身体评估:
(1)生命体征,热型。
(2)有无贫血征象,有无意识障碍、肺部感染或肾功能损害等。
3.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找到疟原虫即可确诊。血片找疟原虫应当在寒战发作时采血,此时原虫数多、易找。而血片多次阴性可做骨髓穿刺涂片查找疟原虫。
(2)分子生物学技术: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均较高。检测DNA探针检测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稳定性。
(二)护理措施
1.隔离: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生物媒介、接触隔离。病室内应灭蚊,并有防蚊设施。
2.休息:发作时卧床休息,尽量集中安排治疗和护理操作,减少不必要的搬动。高热患者及时更换衣被,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确保患者充分休息。
3.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含铁质丰富的食物,贫血者给予含铁剂丰富及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如蛋类、瘦肉、大豆、菠菜、木耳等,鼓励患者多饮水。
4.病情观察:
(1)严密观察体温变化,注意体温热型、间隔时间及伴随症状,遵医嘱予以物理或药物降温;及时更换衣物,注意保暖。
(2)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有无颅内压增高的征象,出现血压增高、剧烈头痛、烦躁不安、嗜睡等,应遵医嘱给予甘露醇注射液等脱水药,并注意观察血压和尿量。做好安全护理,给予护栏或使用约束带,防止意外。
(3)观察记录呕吐物及粪便的颜色、性质、量。
(4)观察患者呼吸变化,出现呼吸急促、呼吸窘迫、发绀、咳出粉红色泡沫痰表示患者发生肺水肿,应立即吸氧,给予头高脚低位,遵医嘱静脉给予呋塞米注射液等利尿药。
(5)观察患者是否有水肿发生,观察记录尿液的颜色及量。
5.用药护理:遵医嘱给予抗疟药物,并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氯喹口服可引起头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静脉用药易引起血压下降,心脏传导阻滞,严重的可引起心搏骤停。伯氨喹可引起头晕、恶心、呕吐、发绀、急性溶血等。
6.贫血者遵医嘱输血,并严密观察有无输血不良反应。
(三)健康教育
1.前往疟区时注意预防疟疾,避免蚊虫叮咬,服用预防药。生病时应立即就医,置备应急治疗药品。
2.出院后每3个月随访1次,直至2年无复发。
3.病愈未满3年者,不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