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常规

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常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COPD主要累及肺部,但也可以引起肺以外的各器官损害。

(一)评估要点

1.病史:有无长期吸烟史,询问发作是否与气候变化有关,是否在感冒后加重,了解患者的职业,是否接触刺激性气体、化学物质、工业有机尘等职业性致敏原。

2.身体评估:了解患者有无咳嗽、咳痰、喘息或气促等表现。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往往有长期、反复的咳嗽,冬春寒冷季节加重,天气转暖缓解,逐年加重;清晨和入睡前咳嗽频繁,白天较轻。痰液多为白色黏液或白色泡沫样痰,早晚排痰较多,偶有痰中带血,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且变为黏液脓性。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可有喘息或气促。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早期无异常体征,急性发作期可有散在的干、湿啰音,喘息型者可闻及哮鸣音。

3.辅助检查:

(1)肺功能检查:是判断气流受限的主要客观指标,对COPD诊断、严重程度评价、疾病进展、预后及治疗等有重要意义。

(2)胸部X线检查:COPD早期胸片可无变化,之后可出现肺纹理增粗、紊乱等非特异性改变,也可出现肺气肿改变。X线胸片改变对COPD诊断特异性不高,主要作为确定肺部并发症及与其他肺部疾病鉴别之用。

(3)血气分析:对确定发生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酸碱平衡失调以及判断呼吸衰竭的类型有重要价值。

(4)其他:COPD并发细菌感染时,外周血白细胞增高,核左移。痰涂片可能检出病原菌。常见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等。

(二)护理措施

1.休息与活动:室内保持合适的温湿度,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避免直接吸入冷空气。仅有通气障碍而无代偿不全时,鼓励患者适当下床活动;伴有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宜卧床休息,取坐位或半卧位。衣服要宽松,以减轻对呼吸的抑制。

2.饮食:鼓励患者多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如新鲜蔬果、鱼、蛋类等,少吃产气食品(如汽水、啤酒、豆类、土豆、红薯、萝卜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每日饮水量应在1500mL以上,少食多餐,每餐不要吃太饱,少食可以避免腹胀和呼吸短促。

3.病情观察: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变化;观察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的程度;监测SPO2、血气分析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情况。

4.氧疗护理:鼻导管持续低流量吸氧,流量1~2L/min,避免吸入高浓度氧而引起二氧化碳潴留,提倡进行每天持续15h以上的长期家庭氧疗,必要时予以无创辅助通气。氧疗有效的指标:呼吸困难减轻、呼吸频率减慢、发绀减轻、心率减慢、活动耐力增加。

5.用药护理:遵医嘱予以抗感染、止咳、祛痰、平喘、纠正内环境紊乱等治疗,密切观察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

6.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深呼吸及有效咳痰:指导患者每2~4h定时进行数次深呼吸,在吸气末屏气片刻后爆发性咳嗽,促使分泌物从远端气道随气流移向大气道。痰多不易咳出时鼓励患者多饮水,可协助胸部叩击、体位引流、肺部理疗及超声雾化吸入,必要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胸部叩击方法为五指并拢,向掌心微弯曲,呈空杯状,腕部放松,迅速而规律地叩击胸部。叩击时间15~20min为宜,每日2~3次,餐前进行。体位引流按照病灶部位,协助患者取适当体位,使病灶部位开口向下,利用重力,借有效咳嗽或胸部叩击将分泌物排出体外。引流多在早餐前1h,晚餐前及睡前进行,每次10~15min。引流期间防止头晕或意外发生,应观察引流效果,注意神志、呼吸及有无发绀等。

7.做好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克服焦虑、悲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8.呼吸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呼吸、膈式或腹式呼吸、吸气阻力器的使用等呼吸训练,以加强胸、膈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改善呼吸功能。

(1)缩唇呼吸:其技巧是通过缩唇形成的微弱阻力来延长呼气时间,增加气道压力,延缓气道塌陷。患者闭嘴经鼻吸气,然后通过缩唇(吹口哨样)缓慢呼气,同时收缩腹部。吸气和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缩唇的程度与呼气流量:以距离口唇15~20cm处、与口唇等高水平的蜡烛火焰随气流倾斜又不至于熄灭为宜。缩唇呼吸每天训练3~4次,每次重复8~10次。

(2)膈式或腹式呼吸:患者取立位、半卧位或平卧位,两手分别放于前胸部和上腹部。用鼻缓慢吸气时,膈肌最大限度下降,腹肌松弛,腹部凸出,手感到腹部向上抬起。呼气时经口呼出,腹肌收缩,膈肌松弛,膈肌随腹腔内压增加而上抬,推动肺部气体排出,手感到腹部下降。另外,可以在腹部放置小枕头、杂志或书帮助训练腹式呼吸。如果吸气时,物体上升,证明是腹式呼吸。腹式呼吸每天训练3~4次,每次重复8~10次。腹式呼吸需要增加能量消耗,因此只能在疾病恢复期或出院前进行训练。

(三)健康教育

1.疾病知识指导:劝导患者戒烟,避免有害粉尘和刺激性气体的吸入,避免和呼吸道感染患者接触。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指导患者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感冒。

2.家庭氧疗:指导患者了解氧疗的目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项,注意用氧安全。家庭氧疗每天持续吸氧15h以上,氧流量1~2L/min。用氧要注意“四防”:防火、防油、防震、防热,远离烟火及易燃易爆物品。

3.特殊用药指导:在护士指导下熟练各种吸入制剂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4.康复锻炼: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呼吸训练(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制定个体化的锻炼计划,进行步行、慢跑、太极拳、气功等体育锻炼。

5.预防复发:按医嘱正确使用止咳、祛痰、支气管舒张药,定期门诊复查,了解自己肺功能情况。如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神志改变等情况,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