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的护理常规

九、便秘的护理常规

(一)评估要点

1.病史:评估患者既往史,一些大肠病变如过敏性结肠炎、大肠憩室炎、先天性巨结肠等疾病可引起大肠痉挛、运动失常,使粪便通过不畅而发生便秘。另外,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内分泌紊乱、维生素缺乏等亦可引起便秘。

2.身体评估:评估患者病情、意识、自理能力、合作程度,了解患者治疗及用药情况;排便次数、量、颜色、性状及伴随症状,有无腹痛、腹胀;会阴部皮肤情况;大便常规、电解质等检验结果,必要时做大便细菌培养;患者的心理状况,有无焦虑情绪。

3.辅助检查:

(1)粪便检查:干硬、板栗状的粪块提示激惹综合征。

(2)血生化检查:主要针对可导致便秘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进行检查。

(3)钡灌肠:是诊断结肠器质性病变的主要方法之一。

(4)内窥镜检查:主要目的是排除肿瘤性病变。

(二)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便后及时清洗肛周皮肤,勤换衣裤、床单。

(2)饮食护理:膳食中应有适量的纤维素,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一些粗粮,并鼓励多饮水,每天至少2000mL。

(3)掌握进食后的排便时间规律,协助放置排便用品;大便嵌顿时,可行油类保留灌肠,或戴手套将干燥的粪便抠出。

(4)如病情许可,鼓励患者尽可能起床活动和进行力所能及的生活自理。每日按时如厕,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必要时指导患者做腹部环形按摩,每次60~100圈,指导患者根据病情和以往排便习惯,进行肛门括约肌及盆底肌肉收缩训练。

2.病情观察:注意患者的排便情况,可给予开塞露或缓泻剂预防便秘。

3.心脏病、高血压等患者,避免用力排便,必要时使用缓泻药。

4.心理护理:利用电视、报纸、杂志等宣传形式介绍防病治病知识;分散患者注意力,对患者施行心理指导,缓解心理压力;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

(三)健康教育

1.指导患者出院后注意合理膳食。膳食调配是防治便秘的最佳方法,患者容易接受,一日三餐在配制中做到味美可口,如:各种豆芽、海藻类(如海带、裙带菜等)、醋豆、白萝卜、菠菜、大蒜等,都有很好的通便作用。对气、血两虚的患者加用开胃助消化药物,调理患者的胃肠功能,增加食欲,促进肠蠕动,地瓜、玉米、胡萝卜等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患者在化疗期间服用蜂蜜既清热又解毒,可减少化疗药物所致毒副作用,患者坚持长期服用可预防便秘的再次发生。

2.指导患者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分焦虑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