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护理常规

五、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护理常规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是由于甲状旁腺本身病变(肿瘤或增生)引起的甲状旁腺素(PTH)分泌过多,通过对骨和肾的作用,导致高钙血症和低磷血症。

(一)评估要点

1.病史:有无甲状旁腺肿瘤或增生。

2.身体评估:

(1)评估生命体征变化、饮食及大小便情况。

(2)评估有无高钙危象,定期测量血钙、尿钙,评估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3)观察高钙血症引起的各系统症状:记忆力减退、四肢无力、肌萎缩、消化性溃疡、皮肤瘙痒等。

(4)骨骼系统改变:骨关节疼痛部位、性质、严重程度及有无病理性骨折。

(5)泌尿系统症状:肾小管浓缩功能受损情况及有无结石形成、尿痛、排尿困难。

3.辅助检查:血常规、生化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超声检查。

(二)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活动与休息:指导患者睡硬板床,已发生病理性骨折者,绝对卧床休息并抬高患肢,观察骨折部位末梢血运情况。未发生骨折者根据病情适当限制活动,严禁剧烈活动和过度负重。长期卧床者协助床上肢体被动运动。由于高钙血症使肌肉松弛,张力减退,患者易于疲乏无力,应做好日常生活护理。加强患者翻身,预防压疮,翻身动作要轻柔。

(2)饮食:鼓励患者足量饮水以补充丢失的水分,避免高钙饮食。禁食牛奶、海带、虾皮、豆制品等含钙高的食物。伴有溃疡性疾病者给予溃疡病饮食。指导低钙高磷饮食。低钙食物常见的有:鸡、鸭、鹅、带鱼、鲳鱼、猪肉、牛肉、羊肉、西红柿、辣椒。高磷食物有:小米、大米、玉米、花生米、西瓜子、葵花子、核桃等。

(3)保持大便通畅: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多有高血钙,高血钙可导致神经肌肉激惹性降低,胃肠道平滑肌肌张力降低,蠕动缓慢,常引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便秘等,嘱患者适当进食高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可以用缓泻药或灌肠。

2.病情观察: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可累及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高钙血症可引起血压升高和各种心律失常。心电图可见Q-T间期缩短、ST-T改变、房室传导阻滞和低钾性U波,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

(2)严密监测血钙的变化,当血钙浓度高于或等于3.75mmol/L时,可出现高钙危象,多数患者病情迅速恶化,如不及时抢救常死于肾衰竭或循环衰竭。

(3)观察有无尿痛、排尿困难,注意尿量、颜色,留置导尿管患者预防泌尿系感染。

3.用药护理:护士应耐心解释各类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使用注意事项,指导患者遵医嘱正确用药,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4.心理护理:热情接待患者,经常与患者沟通,鼓励其说出内心的感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创造安静的环境,病室空气清新,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5.预防并发症:防止尿路感染及病理性骨折。

6.高钙危象的处理:

(1)补液:大量滴注生理盐水,根据失水情况每日给予4~6L。大量生理盐水一方面可纠正失水,另一方面因大量钠从尿中排出而促使钙从尿中排出。

(2)二磷酸盐:如帕米磷酸钠60mg,静脉滴注1次;或帕米磷酸钠30mg,每日滴注1次,连用2d。应用时以10mL注射用水稀释,加入1000mL液体(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不可用含钙的液体如林格溶液。

(3)利尿:呋塞米40~60mg静脉注射,促使尿钙排出,但同时可导致钾的丧失,应适当补充。

(4)降钙素:可抑制骨质吸收,皮下或肌内注射。应注意连续使用效果下降。停用一段时间后可以恢复。

(5)透析: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降低血钙。当血清钙降至3.25mmol/L以下时,则相对较安全。

(6)糖皮质激素静脉滴注或静脉注射。

(三)健康教育

1.一般患者确诊后即可手术治疗,少数患者不宜手术,需终身服药治疗,应向其解释治疗的必要性、重要性,切不可随意中断治疗,需定期门诊复诊。

2.指导患者高钙危象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使其学会自我观察,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