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菌病护理常规

二十一、布鲁菌病护理常规

布鲁菌病也称波状热,是布鲁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病情轻重不一的发热、多汗、关节痛等。

(一)评估要点

1.病史:是否有疾病流行地区旅居史,是否与病畜及其排泄物接触或饮用未消毒奶类。

2.身体评估:

(1)生命体征、神志及热型。

(2)疼痛部位、程度及性质。

3.辅助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正常或稍偏低,淋巴细胞相对或绝对增多。

(2)细菌培养:取血液、骨髓、脑脊液或局部病灶穿刺液等做细菌培养,需时较长,4周后仍无生长方可放弃,急性期培养阳性率高。

(3)血清免疫学检查:①血清凝集试验:单份血清凝集效价1∶160以上,或双份血清效价递增者有诊断意义。②补体结合试验:病后3周呈阳性反应。③荧光抗体染色检查、反向间接血凝试验等阳性有利于早期诊断。④抗人球蛋白试验:用于凝集试验阴性者。⑤布鲁菌素皮试(用于未接种过布鲁菌苗者),适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二)护理措施

1.隔离: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飞沫隔离。

2.卧床休息:急性期发热患者应卧床休息,保持关节功能位。

3.中毒症状重、睾丸肿痛者可用皮质激素;关节疼痛严重者可用5%~10%硫酸镁湿敷;头痛失眠者用阿司匹林、苯巴比妥等。注意观察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

4.高热者可用物理方法降温,持续不退者也可用退热药。

5.加强基础护理,出汗多的患者,每日温水擦浴并及时更换衣裤。

6.医护人员应安慰患者,做好思想工作,减轻患者焦虑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7.饮食指导:应增加营养,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如粥、水果等),并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三)健康教育

1.对与牲畜接触密切的一些职业人群及疫区和牧区的居民,如兽医、放牧员、饲养员、屠宰工、挤奶工及乳肉加工人员等进行健康教育,在工作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所有奶类及其制品,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才能食用。在工作时要按规定着装,戴好口罩,严禁赤手作业,防止经皮肤和黏膜、呼吸道感染,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2.对职业人群及受威胁的高危人群进行布氏杆菌疫苗接种,该菌苗不能年年复种。

3.加强对牲畜的检疫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