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康复护理常规
类风湿关节炎是以侵蚀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基本病理改变为滑膜炎、血管翳形成,并逐渐出现关节软骨和骨破坏,最终可能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
(一)主要功能障碍
1.疼痛:常是患者最主要的主诉。
2.关节活动受限:早期由于受累关节的不适、疼痛等可限制关节的活动,在疼痛缓解后可恢复。后期由于骨质破坏、关节周围肌肉萎缩、关节畸形等可使相应关节的活动明显受限。
3.肌力降低:由于疼痛、制动等可致关节附近肌肉肌力降低。
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疼痛、活动受限及后期造成的关节畸形等可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二)康复护理评估
1.炎症活动性的评定: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判断炎症是否处于活动期,包括晨僵(持续时间)、疲劳感、疼痛程度、肌力、关节炎(肿胀关节数及程度)等。
2.关节活动范围的评定:重点是手掌、指间关节活动度的测定,常见畸形有肩内收内旋、肘屈、手指纽扣花样畸形、足外翻等。
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国际惯用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为4级。1级:与健康人相近,能完全生活自理;2级:自理有困难,但无人协助可以照料生活;3级:生活需他人部分协助,独立无法全部完成;4级:动作极困难或卧床生活,大部分或全部靠人协助。
4.心理和社会因素的评定:主要引起焦虑、抑郁等心理反应,对患者工作、家庭等很多问题也有影响。
5.残疾评定:据美国风湿协会提供的标准分为4级。1级:功能完好,能无困难地进行各种活动;2级:虽有单个或多个关节不适或功能受限,但仍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动;3级:功能受限,仅能完成部分生活活动;4级:大部分或完全功能丧失,需卧床或依靠轮椅行动,生活自理能力丧失或仅保留极少部分。
(三)康复护理措施
1.急性期:以休息、药物、理疗为主。
(1)休息与制动:活动期需完全休息,必要时用各种类型夹板将腕、指等小关节做短期固定,保持功能位,一般不超过3周。
(2)采取正确的体位:如仰卧时上肢取外旋位,大腿保持中立位,经常做上肢伸屈运动;髋关节、膝关节尽量伸直,膝下不宜垫置枕头等,以免屈曲挛缩;坐位宜用平板靠背椅,挺直靠在椅背上,两脚平放地面。
(3)物理疗法:可用水疗(发热者不宜)、局部寒冷疗法(用20℃以下温度作用于人体)、磁疗、微波及针灸治疗等。
(4)运动疗法:急性炎症期应卧床休息,休息的同时每日应坚持在床上做小运动量关节体操、肌收缩交叉训练和等长肌肉收缩练习。患处等长肌肉收缩练习宜每日多次进行,每次收缩宜在10次以下。
2.慢性期:
(1)注意坐卧姿势:坐时要紧靠椅背,两腿能平置于地面;立位双腿平均持重,行走时上肢肌肉放松,两手适当摆动。
(2)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是慢性期重要的治疗方法,可编制体操或用器械辅助运动。手部体操是将前臂和手平放在桌面上,在尽量少抬起掌指关节的情况下用力屈曲之间关节,然后在指间关节伸直的情况下用力屈曲掌指关节,每日练习数次。手指实用性和灵活性可通过刺绣、编织及写字等作业治疗得以改善。
(3)推拿治疗:先用轻柔的点揉、推拿、滚动、点压等手法,使肌肉放松,然后根据关节受限的方向,用被动摇动关节手法,使其逐渐松动关节,减轻挛缩和僵硬,恢复软组织弹性。
(4)物理疗法:可选用温热疗法,包括:①全身温热疗法:如温泉疗法、蒸气浴等;②局部温热疗法:如温水浴、蜡疗、红外线等,对全身影响较小;③电热手套:进行热疗时手套内温度可达40℃,每次30min,2次/d。
(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患者应尽早开始,即使关节活动无明显障碍时,上肢也应做大幅度的生活自理动作,如穿衣、铺床等。下肢训练应多做行走、慢跑等活动。
(6)矫形器及辅助用具的应用:夹板可减轻关节畸形发展;手指关节活动障碍时可用长柄梳、长柄勺等辅助器具;行走困难时可使用拐杖或轮椅等。
(7)心理护理:心理疏导、合理的生活制度和适当的文体活动,使患者从忧虑、悲观、抑郁中解脱,增强战胜疾病和自我生活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