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错误防范护理常规

一、用药错误防范护理常规

(一)评估要点

1.患者评估:询问患者既往病史、用药史、过敏史;生命体征、心功能情况及肝肾功能生化指标;患者及家属对药物知识的了解情况。

2.药物评估:药品(内服、注射、外用、消毒药以及高危药品、麻醉药品)是否分类放置,各类药品的瓶签与药名是否相符,标签是否明显、清晰,药品是否在有效期,药品是否符合储存标准。

3.用药过程评估:给药途径是否正确,用药时间是否合理,给药方法是否准确,给药速度是否合理,护士对药品作用及副反应是否全面了解,护士巡视观察是否到位。

(二)防范措施

1.妥善保管药物:药物的放置符合药物储藏要求,专柜(专屉)、分类、原包装存放(在使用前不能去掉包装和标签);高危药物单独存放,有醒目标识。留存基数的品种和数量宜少不宜多。

2.杜绝过期药物:坚持“先进先出”“需多少领多少”的原则,定时清理,及时更换快过期药物,报废过期药物。

3.杜绝不规范处方和口授处方(非紧急情况下),及时识别和纠正有问题的医嘱,从源头杜绝或减少用药错误的发生。

4.正确执行医嘱:做到正确的时间、正确的患者、正确的剂量、正确的途径和正确的方式给药,认真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

5.严格落实查对制度:坚持“三查八对”,严格检查药品质量。

6.用药前再次核对床号、姓名及药物。询问患者用药史和药物过敏史,倾听患者主诉,如有疑问,停止用药,再次查对无误,方可执行。

7.加强学习与培训,不断提高和更新临床药学知识,提高用药水平。

(三)处理措施

1.发现药物错误或用药对象错误后,立即停止药物的使用,报告医生和护士长,迅速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尽量避免对患者身体造成损害,将损害降至最低程度。

2.发现输液瓶内有异物、絮状物,疑为真菌或其他污染物质时,立即停止液体输入,更换输液器,遵医嘱进行相应处理,如抽患者血样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抗真菌、抗感染治疗等。

3.保存剩余药物备查。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稳定患者及家属情绪,完善各种记录。

5.妥善处理后选择时机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争取取得理解和配合。

6.如患者或家属有异议,在医患双方在场时封存剩余液体,及时送检。

7.当事人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科室及时讨论、分析,针对事件引发的原因进行整改,根据情节和对患者的影响提出处理意见。护士长按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上报护理部等职能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