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亦属这一范围。大量出血是指在数小时内失血量超过1000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呕血和(或)黑便,往往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是常见的急症,病死率高达8%~13.7%。
(一)评估要点
1.病史:有无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损害、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门脉高压、胃癌等病史。
2.身体评估:
(1)呕血及便血的色、质、量。
(2)末梢循环情况:皮肤、甲床颜色,肢体温度。
(3)生命体征变化。
3.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急性消化道出血时,重点化验应包括血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大便或呕吐物的隐血试验、肝功能、血肌酐、尿素氮等。
(2)内镜检查:胃镜直接观察即能确定,并可根据病灶情况做相应的止血治疗。
(3)选择性动脉造影: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患者处于上消化道持续严重大量出血紧急状态,以至于胃镜检查无法安全进行或因积血影响视野而无法判断出血灶,此时行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发现出血部位,并进行栓塞治疗。
(4)X线钡剂造影:因某些肠管的解剖部位不能被一般的内镜窥见,会遗漏病变,这些都可通过X线钡剂检查得以补救。但在活动性出血后不宜过早进行钡剂造影,否则会因按压腹部而引起再出血或加重出血。一般主张在出血停止、病情稳定3d后谨慎操作。
(5)放射性核素扫描:经内镜及X线检查阴性的病例,可做放射性核素扫描。其方法是采用核素(例如99m锝)标记患者的红细胞后,再从静脉注入患者体内,当有活动性出血,而出血速度达到0.1mL/min,核素便可以显示出血部位。
(二)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体位:大出血时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位,下肢稍抬高,以保证脑部供血。呕吐时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或误吸,保持呼吸道通畅。
(2)饮食:大出血时暂禁食,少量出血无呕吐者可进温凉、清淡流质(汤类)。出血停止后改为营养丰富、易消化、无刺激性的半流质或软食(粥类),细嚼慢咽,少量多餐,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3)皮肤护理:大便次数频繁者,注意皮肤护理,保持肛周清洁、干燥,以防发生湿疹和压疮。污染被服随时更换,避免不良刺激,注意保暖。
(4)口腔护理:禁食期每日行口腔护理2次,呕血时随时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2.病情观察:
(1)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呼吸情况,及时发现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呼吸急促、皮肤湿冷等休克症状。
(2)有黑便及呕血时正确评估出血量并记录。
(3)出现病情变化时应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准确输血、输液及各种药物治疗,备好三腔二囊管等急救用品。
3.用药护理:
(1)使用特殊药物如生长抑素、奥曲肽时,严格掌握滴速,如出现腹痛、呕吐、心律失常等副作用时,及时报告医生。
(2)口服去甲肾上腺素止血需置于冰箱保存,以确保最佳治疗效果。
4.做好心理护理,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抢救工作应忙而不乱,安慰体贴患者,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5.预防并发症: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时判断有无出血、穿孔等征兆,做好各种治疗与检查的配合与护理。
(2)加强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预防口腔溃疡及感染。
6.行纤维胃镜检查的注意事项:①胃镜检查的最好时机在出血后24~48h进行。②发生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应首先补充血容量,待血压平稳后再行胃镜检查较为安全。③纤维胃镜检查前一般无需洗胃,但若出血过多,估计血块会影响观察时,可用冰水洗胃后再进行检查。
(三)健康教育
1.疾病指导:帮助患者和家属掌握疾病的病因和诱因,减少再出血风险,掌握出血时的应急措施。
2.生活起居规律,改变体位时动作宜慢,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劳逸结合,保持情绪乐观,避免熬夜。
3.告知患者出现呕吐时取侧卧位,避免误吸;出现头晕、呕血、黑便时,避免剧烈活动,立即送往医院治疗。
4.按时服药,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