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护理常规

十二、麻疹护理常规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传染性很强,常见于儿童。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

(一)评估要点

1.病史:是否在流行季节与麻疹患者有接触史。

2.身体评估:

(1)皮疹:性质、数量、分布、持续时间及消退情况。

(2)有无高热、咳嗽、精神萎靡、面部水肿等全身中毒症状。

(3)有无肺炎、心肌炎、脑炎等表现。

3.辅助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多。

(2)血清学检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敏感性和特异性好。

(3)病毒抗原检测:取早期患者鼻咽分泌物、血细胞及尿沉渣细胞,用免疫荧光或免疫酶法查麻疹病毒抗原,如阳性,可早期诊断。

(二)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飞沫隔离、空气隔离、接触隔离。

(2)休息与活动:绝对卧床休息至皮疹消退、体温正常。病室通风或采用持续空气过滤器消毒。

(3)饮食:遵医嘱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饮食(如蛋、奶、鱼、瘦肉、蔬菜及水果等),多饮水。

(4)注意口腔卫生,做好口腔护理、眼部护理,按时滴眼药水如阿昔洛韦滴眼液等,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抓破皮肤。

2.病情观察:

(1)观察患者的神志、体温、呼吸、脉搏或心率的变化。如出现体温过高或下降后又升高、呼吸困难、发绀、躁动不安等,均提示可能出现并发症。麻疹并发症多且重,应密切观察及早发现。

(2)观察有无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的表现。

3.用药护理:如患者出现心肌炎,遵医嘱给予强心利尿和保护心肌药物,吸氧,并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及心律的变化,同时控制输液总量和速度,以防循环负荷过重发生心力衰竭。

4.对症护理:

(1)降温:体温过高>39℃,给予温水擦浴,缓慢降温,不能乙醇擦浴及冷敷,避免凉风直吹患者。

(2)保持皮肤清洁,勤换衣,剪指甲,避免抓破皮肤。

(3)保持眼、鼻、口腔清洁。

(4)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患者深呼吸并进行有效咳嗽;定时翻身拍背协助排痰。

5.心理护理:与患者讲解疾病的治疗及愈后,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时候,护理人员首先应劝慰家属,稳定其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6.预防并发症:严重肺炎可导致心力衰竭,是麻疹死亡的主要原因。有效地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是最为有效的方法。

(三)健康教育

1.疾病知识和康复指导:麻疹是传染性较强的疾病,及时隔离治疗、健康教育及悉心护理是患者痊愈的关键。向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积极配合治疗。

2.日常生活指导:勤洗手,勤剪指甲,防止抓破皮肤。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5d,并发肺炎者延长至出疹后10d。患者应卧床休息,室内保持清洁、温暖、空气新鲜,切勿关闭窗户,光线不宜过强。保持口、鼻、眼的清洁。避免吹风,防受凉感冒。

3.特殊用药指导:前驱期及出疹期高热时,不宜采用冷敷或较强效的退热剂,以防疹子无法完全出来。发热过高可冷敷头部或必要时用少量退热药,切忌大量发汗与急速降温。

4.预防复发:应采取以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并做到对麻疹患者的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