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饲流质护理
(一)评估要点
1.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营养状况、合作程度,有无误吸风险及误吸史。
2.口腔黏膜、鼻腔及插管周围皮肤情况。
3.鼻饲管是否通畅,评估营养液成分、输注方式、注意事项。
4.营养液输注中、输注后的反应。
(二)护理措施
1.饭前30min开窗通风,营造良好就餐环境。
2.鼻饲前、后30min避免吸痰、翻身、叩背等操作刺激,避免呕吐的发生。
3.如果病情允许,协助患者取半卧位或床头抬高30°~45°,有人工气道的患者需确认气囊充气完好,防止发生误吸。
4.鼻饲前核对患者,准备鼻饲液,成品营养液选择持续泵入时应使用加温器进行加温。
5.输注前,检查并确认鼻饲管位置,抽吸并估计胃内残留量和颜色,如有异常及时报告。
6.输注前用约30mL温开水冲洗鼻饲管。
7.每次用注射器抽吸鼻饲液时,应反折胃管末端,灌注前应排尽注射器内空气,避免空气进入而造成腹胀。
8.新鲜果汁与奶液应分开鼻饲,所有药物研磨、溶解后鼻饲,不要将药物和肠内营养液彼此混合,避免产生凝块或影响药效。
9.鼻饲流质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及消化情况调节“三度”,即速度、温度、浓度。鼻饲速度由慢到快,鼻饲液量由少到多;鼻饲液温度以41℃~42℃为宜,避免过热或过冷;浓度由低到高,必要时早期鼻饲温开水,逐渐过渡到全肠内营养。
10.一次鼻饲量不超过200mL,时间间隔不少于2h。
11.每次鼻饲流质后要用温开水冲管。
12.输注完毕用纱布包裹鼻饲管末端、固定鼻饲管。
13.观察并记录鼻饲量以及输注中、输注后的反应,若患者出现腹泻,协助医生查找原因,必要时调整肠内营养配方,肛周可使用护肤粉和皮肤保护膜,防止失禁性皮炎的发生。
14.每日行口腔护理两次。
15.鼻饲管应定期更换。
(三)健康教育
1.妥善固定胃管,保持胃管的通畅,防止导管脱出或折叠。
2.携带鼻饲管出院的患者,告知患者及家属妥善固定鼻饲管,并定期来院更换导管。
3.输注营养液或特殊用药前后,应用温开水冲洗胃管。
4.告知患者家属不可鼻饲带渣的食物,避免堵塞胃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