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疾病康复护理常规

七、骨质疏松疾病康复护理常规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降低和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代谢性骨病。

(一)主要功能障碍

1.疼痛:患者可见腰背酸痛、乏力或全身疼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增加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起立、坐及行走都有困难,最常见的症状是腰背痛。

2.骨折:易发生脆性骨折,常见部位为脊柱、髋部和前臂骨折。危害最大、最常见为髋部(股骨颈)骨折。

3.脊柱变形: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

(一)康复护理评估

1.危险因子:

(1)年龄、性别、遗传。

(2)性激素缺乏。

(3)营养缺乏尤其是钙摄入不足。

(4)活动量少尤其是户外活动,缺少阳光照射。

(5)药物如类固醇激素、甲状腺素、肝素等影响钙吸收

2.健康史:

(1)询问老年人日常饮食结构。

(2)运动及体力活动。

(3)有无腰痛以及疼痛性质。

(4)是否骨折,既往相关药物服用情况。

(二)护理措施

1.降低骨折发生率:

(1)遵医嘱使用补钙药物,注意复查血钙和尿钙。

(2)有骨折者应给予牵引、固定、复位或手术治疗。

(3)锻炼要适当。

2.运动治疗:

(1)增加肌力和耐力的方法。防治肱、桡骨的骨质疏松可进行握力锻炼或上肢外展等长收缩。

(2)防治股骨近端的骨质疏松可做下肢后伸等长运动。

(3)防治胸腰椎的骨质疏松,可采用躯干伸肌等长运动训练。

3.有氧运动:以慢跑和步行为主,可防治下肢和脊柱的骨质疏松。

4.改善平衡能力:

(1)下肢肌力训练:取坐位做足踝屈伸或轮流伸膝运动;取扶持立位在膝保持伸直的基础上轮流向前踢腿45°,从坐位立起,立位下原地提腿踏步。

(2)平衡能力训练:立位下摆臂运动,立位下侧体运动,立位下转体运动。

(3)步行训练:平地上步行慢走,循序递进,适当矫正步态,以锻炼步行稳定性和耐力。

(4)练习太极拳:根据体能情况练习全套或只练习几节基本动作。

(5)健足按摩:早晚各按摩足底涌泉穴一次,以擦热为宜;每日2~3次按摩足三里穴,每次5~10min。

5.物理疗法:

(1)消炎止痛功效可使用低频及中频电疗法、电磁波及磁疗法等。

(2)促进骨折愈合类可采用温热疗法、光疗法、超声波疗法、离子导入疗法及磁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