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护理常规
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临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胰酶增高等为特点。病变程度轻重不等,轻者以胰腺水肿为主,临床多见,病情常呈自限性,预后良好,又称为轻症急性胰腺炎。少数重者的胰腺炎出血坏死,常继发感染、腹膜炎和休克等,病死率高,称为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病理常把急性胰腺炎分为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两种。
(一)评估要点
1.病史:是否有暴饮暴食,大量饮酒及胆管内结石等病史。
2.身体评估:
(1)生命体征及腹部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
(2)使用胃肠减压时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有无出血、腹胀、肠麻痹等征象。
(3)有无休克的征象,如脉搏细速、皮肤湿冷等。
3.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①血常规:多有白细胞计数增多及中性粒细胞核左移。②血尿淀粉酶测定:血清(胰)淀粉酶在起病后6~12h开始升高,48h开始下降,持续3~5d,血清淀粉酶超过正常值3倍可确诊为本病。③血清脂肪酶测定:血清脂肪酶常在起病后24~72h开始上升,持续7~10d,对病后就诊较晚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有诊断价值,且特异性也较高。④淀粉酶内生肌酐清除率比值:急性胰腺炎时可能由于血管活性物质增加,使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加,肾对淀粉酶清除增加而对肌酐清除未变。⑤血清正铁白蛋白:当腹腔内出血时红细胞破坏释放血红素,经脂肪酸和弹力蛋白酶作用能变为正铁血红素,后者与白蛋白结合成正铁血白蛋白,重症胰腺炎起病时常为阳性。⑥生化检查:暂时性血糖升高,持久的空腹血糖高于10mmol/L反映胰腺坏死,提示预后不良。高胆红素血症可见于少数临床患者,多于发病后4~7d恢复正常。
(2)X线腹部平片:可排除其他急腹症,如内脏穿孔等。“哨兵襟”和“结肠切割征”为胰腺炎的间接指征,弥漫性模糊影腰大肌边缘不清提示存在腹腔积液,可发现肠麻痹或麻痹性肠梗阻。
(3)腹部B超:急性胰腺炎B超可见胰腺肿大,胰内及胰周围回声异常;亦可了解胆囊和胆道情况;后期对脓肿及假性囊肿有诊断意义,但因患者腹胀常影响其观察。
(4)CT显像:可发现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及附近器官是否受累。
(二)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休息与活动: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必要时加床栏,防坠床。加强巡视,及时解决生活需要。
(2)饮食:根据病情严格禁食、禁饮,必要时行胃肠减压,禁食期间做好口腔护理。症状好转逐渐改清淡流质、半流质、软食,恢复期禁高脂饮食,忌油腻,戒烟酒。
2.病情观察:
(1)注意观察疼痛的性质和特点,疼痛有无减轻,以防假性囊肿及腹膜炎发生。
(2)观察有无恶心、呕吐及腹胀等症状。
(3)观察生命体征特别是体温、脉搏变化。
(4)血尿淀粉酶、血糖、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情况,有无低血压等休克症状。
3.用药护理:严格按医嘱使用减少胰腺分泌、解痉镇痛、抗感染药物并观察不良反应,慎用镇痛药。禁用吗啡,以防引起括约肌痉挛,加重病情。
4.心理护理:安慰患者,克服悲观、急躁情绪,鼓励其配合治疗。
5.预防并发症:
(1)若疼痛持续存在伴高热,则应考虑并发胰腺囊肿。
(2)若疼痛剧烈、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明显,提示并发腹膜炎,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3)对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做好抢救工作,防止休克。
(三)健康教育
1.疾病知识指导: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疾病的发病过程及诱发因素,积极治疗胆道疾病。
2.生活指导:避免暴饮暴食和酗酒,劳逸结合,注意饮食卫生。
3.指导患者规律服药,定期复查。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