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困难的护理常规

五、吞咽困难的护理常规

(一)评估要点

1.病史:评估个人病史,是否有口咽部疾病如口咽炎(病毒性、细菌性)、口咽损伤(机械性、化学性)、咽白喉、咽结核、咽肿瘤、咽后壁脓肿等;是否有食管疾病如食管炎(细菌性、真菌性、化学性)、食管良性肿瘤(平滑肌瘤、脂肪瘤、血管瘤等)、食管癌、食管异物、食管肌功能失调(贲门失弛缓症、弥漫性食管痉挛等)、甲状腺极度肿大等。

2.身体评估:评估患者的进食量及营养状况、有无呕吐症状,呕吐物的颜色、性质、量。

3.辅助检查:

(1)饮水试验:患者取坐位,将听诊器放置于患者剑突与左肋弓之间,嘱饮水一口,正常人在8~10s后可听到喷射性杂音,如有食管梗阻或运动障碍,则听不到声音或延迟出现,梗阻严重者甚至可将水呕出。

(2)食管滴酸试验:对诊断食管炎或食管溃疡有重要帮助。

(3)食管24hpH值监测:对诊断酸性或碱性反流有重要帮助。

(4)X线胸部平片:可了解纵隔有无占位性病变压迫食管,食管内有无异物等;食管X线钡餐检查可观察钡剂有无滞留,以判断病变为梗阻性或肌蠕动失常性。

(5)内镜及活组织检查:可直接观察到食管病变,如食管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或息肉、癌肿等;可观察食管有无狭窄或局限性扩张、有无贲门失弛缓等。胃镜下行活组织病理检查,对鉴别食管溃疡、良性肿瘤与食管癌有重要意义。

(二)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饮食护理:吞咽困难患者进食量少,可能导致营养失调,因此应嘱患者保证饮食的质量,并根据病情鼓励患者进流质或半流质,但应少量多餐,避免粗糙、过冷、过热和有刺激的食物,如浓茶、咖啡、辣椒、酸醋、酒及对食管黏膜有损害的药物,应忌酒。中晚期食管癌引起的吞咽困难,则可插胃管进行鼻饲饮食。

(2)口腔护理:口腔护理是防止口腔感染,保持口腔正常生理功能及促进食欲的重要措施,清晨、餐后及睡前均应进行口腔护理。

(3)休息:吞咽困难的患者进食量相对较少,身体衰弱,故应保证足够的睡眠以减少机体消耗,增加抵抗力,但应注意睡眠的姿势。长期卧床的患者多翻身,防止压疮的发生。

2.病情观察:观察病情变化,首先了解吞咽困难的原因,实施对症护理,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并做好解释工作,配合医生作出正确判断。

3.药物治疗:静脉内给予治疗药物的同时,可酌情补充高营养,如多种维生素、脂肪乳、血浆等,以增强体质。输注静脉营养时,应严格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污染,并做好输液巡视工作,定期测量体重和判断营养状况。

4.对症护理:进食后出现呕吐的患者,应立即将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进入气管引起窒息。仔细观察呕吐物的性状、颜色、气味及量的变化,并立即清洁口腔,清除被褥上的呕吐物以减少刺激。患者进食后出现胸闷、胸痛,应报告医生及时处理。严重腹胀者可采用肛管排气。

(三)健康教育

1.耐心向患者讲明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康复过程,帮助患者了解病情。

2.正确指导患者进食的方法及配合的体位,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使患者积极进食,配合治疗,以改善吞咽困难的症状。

3.对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吞咽困难,应多做患者的思想工作,解除顾虑,并嘱患者生活要有规律,饮食定时定量,注意饮食卫生并配合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