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护理常规

四、消化性溃疡护理常规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因溃疡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相关而得名。溃疡的黏膜层缺损超过黏膜肌层,与糜烂不同。

(一)评估要点

1.病史:

(1)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病史,家族中有无溃疡病患者,是否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是否有急性应激或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情绪波动、过度劳累等诱发因素。

(2)患病及治疗经过:首次发作的时间,疼痛与进食的关系,疼痛的规律、部位及性质。

(3)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和社会支持情况。

2.身体评估:生命体征、有无痛苦表情、消瘦、贫血貌;有无全腹压痛、肌紧张;有无腹痛、反酸、恶心、呕吐等胃肠道表现;有无消化道大出血、穿孔及幽门梗阻等并发症。

3.辅助检查:

(1)胃镜和胃黏膜活体组织检查:胃镜可直接观察溃疡部位、大小、性质,并可在直视下取活组织做病理检查和幽门螺杆菌检测。

(2)X线钡餐检查:适用于对胃镜检查有禁忌或不愿接受胃镜检查者。溃疡的X线直接征象是龛影,对溃疡诊断有确诊价值。

(3)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可作为选择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案的依据。

(4)大便隐血试验阳性结果提示溃疡有活动,如结果持续阳性,应怀疑癌变的可能。

(二)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活动与休息:活动性溃疡且症状较重者,卧床休息几天至2周,病情轻者鼓励适当活动以分散注意力。

(2)饮食:注意少量多餐,细嚼慢咽,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忌粗糙、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

2.病情观察:

(1)患者出现四肢厥冷、脉速、血压下降、黑便、腹痛剧烈、呕吐、呕血并伴有休克症状等,应考虑消化道大出血,按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

(2)患者出现上腹部难以忍受的剧痛,伴恶心、呕吐甚至休克等症状,应警惕急性消化道穿孔,遵医嘱给予禁食、交叉合血、补液、胃肠减压等处理,迅速做好术前准备。

(3)上腹部疼痛是本病主要的症状,可分为钝痛、灼痛、胀痛、剧痛或者饥饿样不适。疼痛部位多位于上腹中部、偏左或偏右。多数患者的疼痛具有典型的规律;胃溃疡表现为空腹痛,即餐后2~4h或(及)午夜痛,进食或服用抗酸剂后可以缓解。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多在餐后1h内出现,经1~2h后逐步缓解,至下餐进食后再次出现疼痛,午夜痛也有发生,但较胃溃疡少。部分患者无以上症状,仅表现为无规律的上腹痛。

(4)常见的并发症有: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等,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3.用药护理:降低胃酸的药物包括抗酸药物和抑制胃酸分泌药物两类。前者与胃内盐酸作用形成盐和水,使胃内酸度降低,对缓解胃溃疡疼痛有较好效果。常用的碱性抗酸药有氢氧化铝、铝碳酸镁及其复方制剂等,但长期大量使用,不良反应较大,因此临床上很少单一应用抗酸药治疗溃疡。常用的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有H2受体拮抗剂(H2RA)和质子泵抑制剂(PPI)两大类。

4.心理护理:消除其紧张情绪,保持心情愉快,注意劳逸结合,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

(三)健康教育

1.向患者讲解加重消化性溃疡的相关因素,指导患者保持乐观情绪,规律生活,避免过度劳累,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提高机体免疫力。

2.指导患者正确服药,学会观察药效及不良反应,不能随意停药和减量,禁用或慎用非甾体类药物,有上腹部疼痛不适、呕血、黑便等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