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护理常规
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慢性传染病。
(一)评估要点
1.病史:有无同性恋、性乱交、吸毒和多次输血史。
2.身体评估:
(1)生命体征、体重、意识及心理状态。
(2)消化道症状、皮肤和黏膜情况等。
3.辅助检查:抗-HIV抗体检测对于HIV感染诊断有意义。
(二)护理措施
1.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隔离。
2.休息:艾滋病患者发生条件致病菌感染时应严格卧床休息,以降低机体消耗。症状减轻后可逐渐起床活动。病室应安静、舒适、空气清新。
3.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等易消化饮食(如蛋、奶、鱼、瘦肉、蔬菜及水果等),注意食物色、香、味,设法促进患者食欲。腹泻患者,应鼓励患者多饮水,少量多餐,少食含纤维素多的饮食。不能进食者给予静脉输液,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4.对症护理:
(1)针对患者出现的各种症状,如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呕吐、腹泻等进行对症护理,密切观察上述症状的表现及变化。
(2)因艾滋病患者体质虚弱,免疫功能差,易发生继发感染,口腔和皮肤常成为病原菌侵入的门户,因此应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预防发生感染。
(3)长期卧床患者应定时翻身,预防压疮。
5.药物治疗的护理:本病的主要治疗药物是叠氮胸苷(AZT),该药有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可出现贫血、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亦可出现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应密切观察药物副作用,定期检查血常规。
6.心理护理: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孤独无助或恐惧等心理障碍,甚至出现报复、自杀等行为。因此,护士应尊重患者人格,给以关怀、温暖和同情,使其得到家庭及社会的支持,面对现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
(三)健康教育
1.要避免直接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乳汁和尿液接触,切断其传播途径。
2.不要擅自输血和使用血制品,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3.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须刀等个人用品。
4.受艾滋病感染的妇女避免怀孕、哺乳。
5.使用避孕套是性生活中最有效的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