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护理常规
鼠疫是鼠疫杆菌借鼠蚤传播为主的烈性传染病。临床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症状、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等。
(一)评估要点
1.病史:是否有鼠蚤叮咬史、鼠疫患者接触史或污染肉类摄入史。
2.身体评估:
(1)生命体征,尤其是体温变化。
(2)疼痛的部位、程度、性质、持续时间。
(3)分泌物及排泄物的颜色、性状和量。
3.辅助检查:
(1)血、便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减少则因出血程度而异,血小板可减少。肠炎型者可有血样或黏液血便。
(2)细菌的分离和鉴别:取血、脓、痰、脑脊液、淋巴结穿刺液等材料送检。一般检查程序包括显微镜检查、培养、鼠疫噬菌体裂解试验和动物实验,简称四步试验,以上四步均获阳性结果可确诊鼠疫。
(3)血清学检查:荧光抗体染色镜检(IFA)具有快速、敏感度及特异性较高的优点,但有假阳性或假阴性。间接血凝反应(IHA)是将鼠疫特异性抗原(或抗体)致敏的红细胞与被检材料混合,用于检查和测定鼠疫抗体(或抗原),是一种快速、敏感、特异性高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二)护理措施
1.隔离: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用生物媒介、飞沫、空气及接触隔离,按甲类传染病严密隔离。患者做好更衣、灭蚤措施,住单人房间,定时空气消毒,如紫外线空气消毒或1%~2%过氧乙酸做喷雾消毒,禁止任意开启门窗。对患者物品、分泌物、污染物品应严格按要求消毒。医护人员接触患者时严格自我防护,穿严密隔离衣、隔离鞋,戴口罩、帽子、护目镜、手套。医护人员有呼吸道感染或手部皮肤破损时应停止护理患者。立即以最快捷的方式报告疫情。
2.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肺鼠疫患者应注意其肺部体征是否与全身中毒症状不相符合,注意有无败血症征象。败血症鼠疫应注意识别高热、谵妄、昏迷、气急、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感染性休克征象,还要密切监测有无黏膜瘀点、瘀斑、皮肤坏死、呕血、便血等DIC表现。一旦出现,立即配合医生及时抢救。
3.绝对卧床休息。给予易消化饮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4.高热患者予物理降温。
5.疼痛及烦躁不安者,遵医嘱可用止痛药及镇静药。淋巴腺肿大者早期可用局部热敷,或用5%~10%鱼石脂乙醇或0.1%依沙吖啶外敷,周围注射链霉素0.5~1.0g,切忌压挤,以防感染扩散。
6.遵医嘱早期使用抗菌治疗,向患者说明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的重要性,取得患者的配合。
(三)健康教育
1.通过宣传培训基层卫生人员,以电视等各种形式,使广大群众了解鼠疫对人类的危害,懂得预防鼠疫的知识。
2.日常的预防措施主要是减少人被感染的蚤叮咬,减少直接接触被感染的组织或暴露于肺鼠疾的患者。通过使用杀虫剂和驱避剂避免蚤的叮咬。
3.在农村避免处理老鼠。实行“三报三不”制度,鼠疫管理“三报”是指:报告病死鼠、报告疑似鼠疾患者、报告不明原因的高热患者和急死患者。鼠疫管理“三不”是指:不私自捕猎疫源动物、不剥食疫源动物、不私自携带疫源动物及其产品出疫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