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胃癌护理常规

六、胃癌护理常规

胃癌起源于胃壁最表层的黏膜上皮细胞,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但半数以上发生在胃窦部、胃小弯及前后壁,其次是贲门部,胃体相对少见。胃癌居全球肿瘤发病和癌症死亡率的第二位。男性发病率与死亡率均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2∶1。好发年龄为55~70岁,以中老年居多。我国西北地区发病率最高,中南和西南地区较低。

(一)评估要点

1.病史:评估患者的居住环境、饮食习惯、家族遗传史,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病史。

2.身体评估:

(1)腹痛的部位、性质、规律性。

(2)有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3)营养状况:体重、进食、贫血、低蛋白血症。

(4)有无恶病质表现。

3.辅助检查:

(1)血常规检查:多数患者有缺铁性贫血,因长期失血所致。

(2)大便隐血试验:持续呈阳性,有诊断学意义。

(3)内镜检查:内镜直视下可观察病变部位、性质,并取黏膜做活体组织检查,是目前最可靠的诊断手段。早期胃癌可表现为小的息肉样隆起或者凹陷,一片变色的黏膜,或粗糙不平呈颗粒状,有时不易辨认;进展期胃癌可表现为凹凸不平、表面污秽的肿块,或不规则较大溃疡,常见渗血及溃烂。目前也用超声内镜检查,是一种将超声探头引入内镜的检查,可判断胃内或者是胃外的肿块,观察肿瘤侵犯胃壁的深度,对肿瘤侵犯深度的判断准确率可达90%,该检查有助于区分早期和进展期胃癌。

(二)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休息与活动:提供舒适的环境,保证充足的休息,中晚期患者需卧床休息。卧床休息患者注意皮肤护理,每2h翻身1次。保持口腔、皮肤清洁,定时更换体位,防止肺炎、血栓性静脉炎、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2)饮食: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无刺激的食物,如菜汤、冬瓜、黄瓜、白菜、豆类、鱼、蒸蛋等;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水果、蔬菜、豆制品、乳制品;避免高盐食品如咸菜、烟熏和腌制食品。科学储存食品,不食用霉变食品。少量多餐。伴有幽门梗阻者暂禁食,必要时静脉补液或实施全胃肠外营养。

2.病情观察: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出现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剧烈腹痛等立即通知医生处理,剧烈疼痛时遵医嘱予以镇痛药。

(2)行胃肠减压的患者,注意观察胃管引流的量、色、性质,妥善固定,防止胃管脱出,定时冲管。

(3)应用化疗药物时注意观察药物有无外渗,患者有无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3.用药护理:遵医嘱进行抗肿瘤药物的应用,以抑制癌细胞的扩散和杀伤残存的癌细胞,使疼痛减轻,病情缓解。应用镇痛药需从弱到强,先以非麻醉药为主,当其不能控制疼痛时依次加入弱麻醉性及强麻醉性镇痛药,并配以辅助用药;密切观察镇痛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

4.心理护理:因人而异地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合作,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三)健康教育

1.有癌前病变者应定期检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2.交代患者注意锻炼身体和个人卫生,增强机体抵抗力,定期复查,注意预防感染。安慰疏导患者,保持情绪乐观,注意劳逸结合。

3.指导疼痛放松疗法及正确对待止痛药物的使用。

4.交代患者及家属放置各种引流管的目的、注意事项和引起的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