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防范护理常规

四、压疮防范护理常规

(一)评估要点

1.病史:评估患者是否为截瘫、慢性消耗性疾患、大面积烧伤及深度昏迷等长期卧床患者。

2.身体评估:评估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营养状态、肢体活动能力、自理能力、排泄情况及合作程度等。评估患者压疮易患部位,随患者卧位不同、受压点不同而有所不同,据统计枕部1.3%,肩胛骨2.4%,肘6.9%,骶骨36.9%,坐骨8%,足跟30.3%,颌、髂前上棘、股骨转子5.1%,膝3%,胫前、踝6.1%。评估压疮形成的原因、影响压疮愈合的因素;压疮伤口持续时间、分期,观察压疮的部位、大小(长、宽、深)、创面组织形态、潜行、窦道、渗出液等;有无并发症发生如感染、败血症、骨髓炎、鳞状上皮癌等;压疮愈合情况;患者接受治疗和护理措施的效果。

3.辅助检查:手工测量压疮的长、宽、深;X线摄片有助于判断压疮的深度、有无窦道形成。

(二)护理措施

1.压疮发生前一般护理:

(1)避免形成压疮的因素:压力、剪切力、摩擦力、潮湿,并使用“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压疮评分。

(2)对活动能力受限或长期卧床患者,应定时变换体位,根据病情使用充气垫或采用局部减压措施。

(3)保持患者皮肤清洁,衣服和床单位清洁干燥、无皱褶。

(4)大小便失禁者及时清洁局部皮肤,更换污染的衣物及床单位,肛周可涂皮肤保护剂;需要限制体位的患者,采取可行的压疮预防措施。

(5)翻身,取30°侧卧位,半坐卧位应抬高床头<30°,减轻骨突处的压力和剪切力,避免压疮的发生。

2.压疮发生后一般护理:

(1)根据压疮的分期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原则是保护局部受损的组织,避免进一步受压、摩擦,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

压疮Ⅰ期患者局部可使用薄膜类敷料、水胶体敷料、泡沫敷料、液体敷料加以保护。

压疮Ⅱ~Ⅳ期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定时换药,清除坏死组织,选择合适的敷料,皮肤脆薄者禁用半透膜敷料或水胶体敷料。

(2)长期卧床患者采取局部减压措施,定期翻身,变换体位,防止局部长时间受压,避免压疮加重或发生新的压疮,根据患者情况加强营养。

(3)创面有感染者,按外科换药法处理创面。对坏死溃疡面,彻底清除坏死组织,保持引流通畅;可取创面分泌物送检,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控制感染;加强支持疗法,促进创面愈合。可采用自溶性、机械性或手术等清创方法清除坏死组织,然后使用促进肉芽生长的敷料,保持创面湿性环境,加快愈合。

3.病情观察:

(1)每班床头交接班,护理记录单上详细记录压疮发生的时间、部位、面积、分期、处理情况等。

(2)对无法判断的压疮和怀疑深层组织损伤的压疮需做进一步全面评估,采取必要的清创措施,根据组织损伤程度选择相应的护理措施。

4.选择合适的皮肤保护材料:高危压疮患者的骨隆突处皮肤,可使用水胶体敷料、泡沫敷料或液体敷料保护。

5.心理护理:耐心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减轻患者紧张情绪,取得患者的配合,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三)健康教育

1.告知患者及家属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指导患者正确的翻身方法,避免发生拖、拉等动作,坐轮椅的患者每隔30min臀部抬离轮椅约30s,以减轻局部压力。

2.指导患者加强营养,增加皮肤抵抗力。

3.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4.正确使用失禁用品,避免皮肤受刺激,保持皮肤干燥、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