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穿刺术护理常规

十九、胸腔穿刺术护理常规

(一)手术前

1.心理准备: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穿刺目的、操作步骤及术中注意事项,协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配合穿刺。胸腔穿刺术是一种有创性操作,术前应确认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2.患者指导:操作前指导患者练习穿刺体位,并告知在穿刺过程中保持体位,不要随意活动,不要咳嗽或深呼吸,以免损伤胸膜或肺组织,必要时给予镇咳药。

(二)手术中

1.患者体位:抽液时,协助患者反坐于靠背椅上,双手平放椅背上;或取坐位,使用床旁桌支托;亦可仰卧于床上,举起上臂;完全暴露胸部或背部。如不能坐直,还可采用侧卧位,将床头抬高30°;抽气时,协助患者取半卧位。

2.穿刺部位:一般胸腔积液的穿刺点在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隙或腋前线第5肋间隙。气胸者取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隙或腋前线第4~5肋间隙进针。

3.术中护理:

(1)病情观察:穿刺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脉搏、面色等变化,以判定对穿刺的耐受性。注意询问患者有无异常的感觉,如有任何不适,应减慢或立即停止抽吸。抽吸时,若患者突感头晕、心悸、冷汗、面色苍白、脉细、四肢发凉,提示可能出现胸膜反应,应立即停止抽吸,使其平卧,密切观察血压,以防休克。

(2)抽液抽气量:每次抽液抽气时,不宜过多、过快,防止胸膜内压骤然下降,发生复张后肺水肿或循环障碍、纵隔移位等意外。首次总排液量不宜超过700mL,抽气量不宜超过1000mL,以后每次抽吸量不应超过1000mL。如胸腔穿刺是为了明确诊断,抽液50~100mL即可,置入无菌试管送检。如治疗需要,抽液抽气后可注射药液。

(三)手术后

1.记录穿刺的时间、抽气抽液的量、胸水的颜色以及患者在术中的状态。

2.监测患者穿刺后的反应,观察脉搏和呼吸状况,注意血胸、气胸、肺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观察穿刺部位,如出现红、肿、热、痛、体温升高或液体溢出等及时通知医生。

3.嘱患者静卧,24h后方可洗澡,以免穿刺部位感染。

4.鼓励患者深呼吸,促进肺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