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的护理常规
(一)评估要点
1.病史:评估患者是否有细菌感染、病毒感染、食物中毒、食用生冷食物、消化不良、着凉、肠道感染性疾病、肠道非感染性炎症、肿瘤、小肠吸收不良等引起腹泻的病因。
2.身体评估:评估患者每天大便次数、量、性质,如有异常,留标本送检。注意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出入水量等,观察有无脱水、电解质紊乱的表现,早期发现肠出血和穿孔。
3.辅助检查:
(1)常规化验:血常规和生化检查可了解有无贫血、白细胞增多、糖尿病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情况;大便常规和培养可发现致病微生物。
(2)小肠吸收功能试验。
(3)X线检查:X线钡餐、钡灌肠检查和腹部平片可显示胃肠道病变、运动功能状态、胆石、胰腺或淋巴结钙化。选择性血管造影和CT对诊断消化系统肿瘤尤有价值。
(4)内镜检查:直肠镜、乙状结肠镜和活组织检查操作简便,对相应肠段的癌肿有早期诊断价值;纤维结肠镜检查和活检可观察并诊断全结肠和末端回肠的病变;小肠镜检查可观察十二指肠和空肠近段病变并作活体组织检查。
(5)B超扫描:为无创性和无放射性检查方法,应优先采用。
(6)小肠黏膜活体组织检查:对弥漫性小肠黏膜病变,如热带性口炎性腹泻、乳糜泻、肠源性脂肪代谢障碍(Whipple病)、弥漫性小肠淋巴瘤等,可经小肠活检管吸取小肠黏膜作病理检查,以确定诊断。
(二)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饮食护理:宜进食少渣、低纤维食物,避免吃易产气的食物如糖类、豆类、洋白菜、碳酸饮料。
(2)腹泻严重者应给予流质或禁食,遵医嘱给药,补充水、电解质,酌情使用抗生素。
(3)保持会阴部及肛周清洁,每次便后用温水洗净,轻轻沾干。
(4)腹泻严重者,注意肛周皮肤护理,必要时涂氧化锌软膏,保护局部皮肤。
2.病情观察:观察患者每天大便次数、量、性质,如有异常,留标本送检。注意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出入量等,观察有无脱水、电解质紊乱的表现,如出现肠出血和穿孔,应紧急对症处理。
3.用药指导:腹泻的治疗以病因治疗为主,应用止泻药时,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的排便情况,腹泻得到控制时及时停药。应用解痉药如阿托品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口干、视物模糊、心动过速等。注意输液速度的调节,老年人应及时补液并注意输液速度,避免因输液过快引起左心衰。
4.急性起病、全身症状明显的患者应卧床休息,注意腹部保暖。
5.心理护理:慢性腹泻治疗效果不明显时,患者对预后感到担忧;纤维结肠内镜等检查有一定痛苦,肠易激惹综合征引起的腹泻与精神因素有关,注意患者的心理状况,鼓励患者配合饮食及用药治疗,向患者讲解相关知识,减轻其紧张、焦虑情绪。
(三)健康教育
1.饮食卫生指导:食物要新鲜,不吃隔夜或变质的食物;饭前便后要洗手,注意餐具要消毒。
2.指导口服补液盐的配置及服用方法;给予微生态调节剂及胃黏膜保护剂的患者,告知其正确的服用方法。
3.注意休息与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