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端螺旋体病护理常规

二十三、钩端螺旋体病护理常规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所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鼠类和猪是主要传染源。临床特征为早期钩体败血症,中期各脏器损害和功能障碍及后期各种变态反应并发症。重者可并发肝肾衰竭或肺弥漫性出血而危及生命。

(一)评估要点

1.病史:发病前是否接触疫水,有无接种多价钩体菌苗。

2.身体评估:

(1)生命体征、热型、意识及尿量。

(2)疼痛情况及出血现象。

3.辅助检查:

(1)常规检查与血液生化检查:尿常规检查中多数患者有轻度蛋白尿、白细胞、红细胞或管型出现。无黄疸病例的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升高;黄疸病例的白细胞计数大多增高,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

(2)病原体分离和血清学试验:均是用已知钩体抗原检测血中出现的相应抗体,不能做到早期诊断。

(二)护理措施

1.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隔离。

2.急性期有肺出血早期症状者要绝对卧床,切忌搬动,恢复期也不宜过早活动,热退后休息2~3周。

3.严格按消毒制度处理排泄物、呕吐物、痰及大小便。

4.给予易消化的饮食,充分供给水分,消化道大出血者应禁食至出血停止后24h。

5.密切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如有胸闷、呼吸加快、咳嗽加剧、咯血等应立即报告医生。记录出入水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液不宜过快,以免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出血。

6.青霉素药使用后30min至4h应注意有无赫氏反应的发生。

7.大出血患者可根据医嘱早期用镇静药,并安慰患者以消除其烦躁紧张情绪。肺大出血时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备好吸痰、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用物。

(三)健康教育

1.患者出院后仍要避免过劳,加强营养。

2.加强传染源的管理,重点是粪便的管理,消灭田鼠,防止疫水接触。

3.在疫区流行季节前,可进行预防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