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用热术
(一)评估要点
患者的病情、年龄、皮肤及感知情况。
(二)护理措施
1.热水袋的使用:
(1)检查热水袋有无破损,热水袋及塞子是否合适。
(2)测量水温,并调节至所需温度。一般水温调至60℃~70℃,对意识不清、老人、婴幼儿、麻醉未清醒、感觉迟钝、末梢循环不良等患者,水温应调至50℃,以免烫伤。
(3)热水袋水灌至容积的1/2~2/3即可,排尽袋内空气并装入布套内,系紧带子,将热水袋放于患者所需部位。意识不清、感觉迟钝的患者使用热水袋时,应再包一块大毛巾,并定时检查局部皮肤,以防烫伤。一旦出现皮肤潮红、疼痛等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在局部涂凡士林保护皮肤。
(4)根据不同目的,掌握使用时间:用于治疗,不超过30min;用于保暖,可持续使用,热水袋水温降低后及时更换热水。
(5)用毕,将热水袋内的热水倒空,倒挂热水袋,晾干后向袋内吹入少量空气,防止热水袋两层橡胶粘连。旋紧塞子,存放于阴凉处,布套洗净备用。
2.热湿敷:
(1)向患者解释目的及过程,取得配合。
(2)协助患者取合适卧位,暴露患处用隔帘或屏风遮挡,保护患者隐私。
(3)准备50℃-60℃的热水,将敷布放入热水盆内,浸透。
(4)用棉签在受敷部位涂上薄层凡士林(涂凡士林范围要大于热敷面积以保护皮肤),上盖一层纱布。
(5)用敷钳取出敷布,拧至不滴水,抖开,放在手腕内侧试温,以不烫手为宜,敷于患处,盖上棉垫等维持温度。若患处为开放性创口,使用的敷布、敷钳、凡士林及热水均应是无菌物品。
(6)每3~5min更换一次敷料,并注意观察患者局部皮肤情况,若患者感觉过热,可揭起敷布一角散热。持续湿热敷15~20min。伤口部位热敷后,按换药法处理伤口。
(7)患者敷完后揭开纱布,擦净凡士林,局部保暖,以免因局部皮肤血管扩张,致受凉感冒;面部热敷后,嘱患者30min后再外出。
(8)清理用物,洗手,记录热敷部位、时间、效果及患者的反应。
3.烤灯的使用:
(1)检查烤灯的性能,根据需要选用不同功率的灯泡,胸、腹、腰、背部选用500~1000W,手、足部选用250W,鹅颈灯选用40~60W。
(2)将烤灯携至患者床旁,接通电源。核对患者身份,向患者做好解释,并指导或协助患者取适当卧位。暴露患处,必要时用隔帘或屏风遮挡,将烤灯对准患处,并保持适当的安全距离,一般为30~50cm,用手试温,温热为宜。
(3)照射时间为20~30min。照射面颈部及前胸时,用湿纱布遮盖患者的眼睛或让患者戴有色眼镜,以保护眼睛。在照射过程中随时观察照射部位效果及反应。若出现过热、心慌、头昏,应调整灯距或停止治疗。皮肤出现桃红色为合适温度,如出现紫红色则应立即停止照射,并涂上凡士林保护皮肤。
(4)照射完毕,关闭开关,协助患者穿好衣服,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
(5)洗手,记录治疗时间、部位、皮肤情况及患者的反应。
(三)健康教育
1.告知患者用热术的作用:使体表皮肤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的消散或局限;减轻深部组织的充血与肿胀;缓解疼痛,促进伤口愈合;增进舒适感。
2.告知患者用热部位不适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3.告知患者以下情况不能用热:急腹症未明确诊断前、面部危险三角区感染、软组织损伤48h内、细菌性结膜炎、出血性疾病、感觉功能损伤及意识不清的患者、金属植入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