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疱性皮肤病护理常规
大疱性类天疱疮是一种好发于老年人的自身免疫性表皮下大疱病。主要特征是疱壁厚、紧张不易破的大疱,组织病理为表皮下水疱,免疫病理显示基底膜带IgG和(或)C3沉积,血清中存在针对基底膜带成分的自身抗体。
(一)评估要点
1.病史:详细询问个人史,有无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胸腺瘤、重症肌无力、SLE、银屑病等。
2.身体评估:评估皮损的颜色、性质、范围,每日新起水疱的数目,分泌物的气味;生命体征、血糖、电解质等检查结果,大便情况;全身及局部用药的疗效及副作用。
3.辅助检查:
(1)取患者皮肤行直接免疫荧光检查,90%以上可见IgG和C3在基底膜带呈线状沉积,少见IgM和IgA沉积;盐裂皮肤可见IgG和C3沉积盐裂皮肤的表皮侧;免疫电镜显示IgG和C3沉积于基底膜带半桥粒部位,位于透明板上部。患者血清皮肤间接免疫荧光检查显示IgG在基底膜带线状沉积。
(2)通过ELISA可检测到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BP180和BP230抗体,为IgG型或IgE型,后者与瘙痒、高嗜酸性粒细胞和高IgE血症有关。
(二)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休息与活动:病重者卧床休息,大面积皮损患者注意保暖,尽量减少外出。协助患者变换体位,预防压疮发生。大量使用激素可致骨质疏松,嘱患者睡硬板床。
(2)饮食:进食高蛋白(如肉类、蛋类、豆类、鱼虾及干果类)、高维生素(如蔬菜、水果)的流质、半流质,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
(3)做好口、鼻、眼、会阴部的护理,预防并发症。
2.专科护理:
(1)保持床褥清洁、平整。皮损面积大者,所有布类均应高压消毒后使用,并用消毒护架支撑被单,病房每日空气消毒1次。
(2)皮损渗出液恶臭或呈脓性分泌物时,及时采集分泌物培养,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3)痂皮厚者用消毒植物油浸润后适当去除,有大疱者先抽尽疱液。
(4)换药时动作要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3.用药护理:长期大剂量应用皮质类固醇制剂或免疫抑制剂,应密切观察药物的副作用,注意有无口腔溃疡、脱发、血尿、消化道出血等发生,遵医嘱监测血压、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等。
4.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况,对焦虑、恐惧的患者予以心理疏导。
(三)健康教育
1.指导患者衣着宽松、舒适,宜穿棉质内衣。勤洗手,勤剪指甲,注意口腔和皮肤卫生。
2.交代遵医嘱用药,切勿擅自增减或停药。
3.嘱咐患者如出现新的水疱或皮疹,立即到医院就诊。
4.出院随访:
(1)电话随访:出院后第1周随访1次,1个月后随访1次,3个月后随访1次。随访内容包括:患者是否遵医嘱用药,用药后有无不良反应发生,饮食和活动指导等。指导患者不适随诊。
(2)来院随访:严格按照医生要求进行复查,其间病情出现任何变化,应随时复查。随访内容: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血沉、大便、X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