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护理常规

五、尿路感染护理常规

尿路感染是由于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尿路急、慢性炎症。多见于育龄女性、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根据感染发生的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主要是肾盂肾炎,下尿路感染主要是膀胱炎。

(一)评估要点

1.病史:评估患者是否有尿路梗阻、泌尿系畸形、妇科炎症,是否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有无糖尿病等病史。

2.身体评估:

(1)评估生命体征,特别是体温。

(2)有无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有无血尿或脓尿。

(3)有无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呕吐或腹痛等全身症状。

3.辅助检查:

(1)尿常规:尿中白细胞显著增加,出现白细胞管型提示肾盂肾炎,红细胞也增加,少数可有肉眼血尿。

(2)尿细菌学检查:新鲜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菌落计数≥105个/mL,如能排除假阳性,则为真性菌尿。

(3)影像学检查:对于慢性、反复发作或经久不愈的肾盂肾炎,可行腹部平片、静脉肾盂造影检查,以确定有无结石、梗阻、泌尿系统先天性畸形和膀胱-输尿管反流等。

(二)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体位与活动:急性期嘱患者休息1~2周,避免劳累,及时更换衣物。

(2)饮食:遵医嘱进食清淡、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多饮水,促进细菌毒素和分泌物的排出。

2.病情观察:

(1)观察体温变化,体温过高(>38.5℃)时,遵医嘱进行降温处理,出汗较多时,及时擦洗并更换衣物,预防感冒。

(2)观察尿的颜色、性质、量、次数及腰痛的部位、性质,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膀胱刺激征明显患者,强调多饮水,碱化尿液,腰痛者予局部热敷。

3.用药护理:根据医嘱合理用药,观察抗生素疗效及副作用。

4.留取尿培养时注意:

(1)在应用抗生素前或停用抗生素5d后收集尿标本。留尿前勿大量饮水,以免稀释尿液。

(2)留晨起第1次尿,保证尿在膀胱内停留6~8h以上。

(3)先清洁外阴,消毒液消毒会阴部后,留取中段尿作为送检标本。昏迷患者插导尿管取尿,标本中勿混入消毒液,女患者勿混入白带。

(4)取得的尿标本应在1h内作细菌培养或冷藏保存。

5.心理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向患者说明疾病诱因及预防措施。

(三)健康教育

1.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保持外阴部及肛周皮肤的清洁。

2.避免过度劳累,多饮水,勤排尿(2~3h排尿一次)。

3.尽量避免使用尿路器械。

4.与性生活有关的常发作尿路感染,于性交后立即排尿。

5.有膀胱-输尿管反流患者,要养成“二次排尿”的习惯,即每次排尿数分钟之后再排尿一次。

6.加强营养,增强体质,预防感冒,定期复查。教会患者识别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一旦发生尽快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