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护理常规

六、脑出血护理常规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即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

(一)评估要点

1.病史:发病的诱因、发作时间及持续时间等。

2.身体评估:

(1)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的变化。

(2)头痛及呕吐的性质,肢体活动情况。

(3)呼吸道分泌物的颜色及量。

(4)大便的次数及性质,皮肤黏膜情况。

3.辅助检查:

(1)发病后CT即可显示病变处新鲜血肿,为圆形或卵圆形均匀高密度区。MRI对脑干出血优于CT,可区别陈旧性脑出血和脑梗死。

(2)脑脊液压力一般增高,血液破入脑室者脑脊液呈血性。

(二)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活动与休息:根据出血量的多少及出血部位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的时间,一般是1~4周,头部垫高15°~30°,以减轻脑水肿。减少不必要的搬动,各种护理操作如翻身、吸痰、插胃管时动作要轻柔,以免患者受刺激后躁动,加重出血。翻身后头部不宜过伸、过屈或过度扭曲旋转,以免影响脑部血液供应。神志不清、合并精神症状的患者应加护栏,必要时给予约束,防止患者受伤。卧床期间,注意保持肢体的功能位置,指导和协助肢体被动运动,预防关节僵硬和肢体挛缩变形。

(2)按医嘱给予饮食指导,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脂的清淡饮食(如蛋、奶、鱼、瘦肉、蔬菜及水果等),忌暴饮暴食。昏迷或有吞咽障碍者,发病第2~3d应遵医嘱胃管鼻饲,并发消化道出血或有呕吐者暂禁食。

(3)做好心理护理,避免情绪波动与不良刺激。

2.病情观察:

(1)观察生命体征及SPO2情况,重症者常规给予吸氧,以增加血氧含量。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呼吸道梗阻者,床旁备吸引器、气管切开包、呼吸机。

(2)如发现患者剧烈头痛、呕吐及意识障碍加深、瞳孔不等大时,提示将发生脑疝,立即报告医生,积极做好降颅压等抢救准备。

(3)如发现患者躁动不安、脉搏增快、血压下降、脉压减小、上腹部不适等消化道出血迹象时,立即报告医生并给予镇静、止血处理。

(4)合并高热者遵医嘱头部置冰枕、冰帽,以降低体温,减轻脑水肿。

(5)注意患者呕吐物及大便的颜色、性状、量及尿量等。告诉患者切勿用力大便,3d未解大便者,应及时处理。

3.用药护理:根据医嘱用药。应用脱水药时速度宜快,并注意水、电解质情况;应用降压药物时,速度宜缓慢,根据血压情况随时调节滴数。

4.预防并发症:做好生活护理,定时翻身、拍背,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协助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和大小便护理,预防并发症。呕吐频繁者,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和吸入性肺炎。

5.专科护理:留置脑室引流管的患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及引流量,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各种操作引起引流管折叠或脱落;有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及时吸痰,保持管道的通畅,避免各种原因引起管道的堵塞,防止躁动患者自行拔管。做好肢体功能训练和语言训练。

6.做好昏迷患者的护理。

(三)健康教育

1.疾病知识和康复指导:指导患者和家属了解本病的基本病因、主要危险因素和危害,如高血压;告知本病的早期症状和就诊时机,如发现血压异常波动或无诱因的剧烈头痛、头晕,肢体乏力或语言交流困难等症状时,及时就医;掌握本病的康复治疗知识与自我护理方法,鼓励患者树立信心,坚持锻炼。增强自我照顾的能力。

2.避免诱因:指导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和心态平衡,避免过分喜悦、愤怒、焦虑、恐惧、悲伤等不良心理和惊吓等刺激;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运动,避免体力或脑力的过度劳累和突然用力过猛;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戒烟酒。

3.遵医嘱正确服用降压药物,维持血压稳定。

4.定时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