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护理常规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人兽共患,多见于犬、狼、猫等肉食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
(一)评估要点
1.病史:是否有动物咬伤史及疫苗接种史等。
2.身体评估:
(1)生命体征、意识及瞳孔。
(2)有无肌肉痉挛或麻痹情况。
3.辅助检查:
(1)血、尿常规及脑脊液检查:周围血白细胞总数(12~30)×109/L,中性粒细胞一般占80%以上,尿常规检查可发现轻度蛋白尿,偶有透明管型,脑脊液压力可稍增高,细胞数稍微增多,一般不超过200×106/L,主要为淋巴细胞,蛋白质增高,可达2.0g/L以上,糖及氯化物正常。
(2)病毒分离:唾液及脑脊液常用来分离病毒,唾液的分离率较高。
(二)护理措施
1.隔离: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隔离,患者住单人房间。
2.病情观察:
(1)生命体征变化。
(2)恐水、恐风表现及变化。
(3)抽搐部位及发作次数。
(4)麻痹期应密切观察有无呼吸衰竭与循环衰竭,及时采取相应抢救措施。
(5)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休息:应卧床休息。狂躁患者应注意安全,必要时给予约束。
4.饮食:必要时给予鼻饲高热量流质饮食。
5.症状护理:
(1)减少肌肉痉挛的措施:保持病室安静、光线暗淡,避免风、光、声的刺激。避免水的刺激,不在病室内放盛水容器,不让患者闻及水声,不在患者面前提及“水”字,输液时注意将液体部分遮挡,操作过程勿使液体触及患者。各种检查、治疗与护理尽量集中进行,操作时动作要轻巧,以减少对患者的刺激。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做好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准备工作。
(3)发生呼吸、循环衰竭时给予相应护理。
6.心理护理:对待患者应关心体贴、语言谨慎,做好治疗与专人护理,使患者有安全感。
(三)健康教育
1.向群众宣传狂犬病的危害并进行预防狂犬病的教育,管理好家犬,被犬咬伤后要及时、有效地处理伤口,尤其要说明进行预防接种的重要意义,督促患者进行预防接种。
2.向家属讲解狂犬病发展过程,恐水、怕风、兴奋、狂躁原因,嘱家属避免刺激患者,配合治疗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