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积液护理常规

十三、胸腔积液护理常规

正常情况下,位于肺脏层和壁层胸膜之间的胸膜腔内有微量液体,13~15mL,通常无色、透明,起润滑胸膜作用,它的渗出和再吸收处于平衡状态。任何原因造成其渗出增加或再吸收减少,均可出现胸膜腔内液体异常积聚,称为胸腔积液,简称胸水。胸腔积液可以根据其发生机制和化学成分不同分为漏出液、渗出液、血液(称为血胸)、脓液(称为脓胸)和乳糜液。

(一)评估要点

1.病史:有无结核病史、胸膜炎症、结缔组织病、低蛋白血症、胸部外伤史等。

2.身体评估:生命体征,尤其是体温情况;有无胸闷、气促、咳嗽、咳痰、疲倦、乏力等症状;疼痛的部位、范围、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

3.辅助检查:

(1)X线检查:少量胸腔积液时,仅见患侧肋膈角变钝或消失;中等量积液时,呈内低外高的弧形积液影;平卧时积液散开,使整个肺野透亮度降低;大量积液时整个患侧胸部呈致密阴影,气管和纵隔推向健侧。CT检查有较高的敏感性与密度分辨率,有助于病因诊断。

(2)B超检查:可探查积液掩盖的肿块,估计胸腔积液的量和深度,协助胸腔穿刺的定位。

(3)胸腔积液检查:外观、细胞、pH值、生化检查、病原体、免疫学检查。

(4)胸膜活检:经皮闭式胸膜活检或胸膜针刺活检对确定胸腔积液的病因具有重要意义;CT或B超引导下的活检可提高成功率,但脓胸或有出血倾向者不宜做胸膜活检。

(5)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用于咯血或疑有气道阻塞患者。

(二)护理措施

1.休息与活动:大量胸腔积液致呼吸困难或发热者,应卧床休息,减少氧耗,以减轻呼吸困难症状。胸腔积液消失后还需继续休养2~3个月,可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但要避免剧烈活动。

2.饮食:加强营养为胸腔积液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需合理调配饮食,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牛奶、鸡蛋、肉类、鱼、豆制品、新鲜水果等,增强机体抵抗力。

3.给氧:大量胸腔积液影响呼吸时按患者的缺氧情况给予低、中流量的持续吸氧(1~4L/min),增加氧气吸入以弥补气体交换面积不足,改善缺氧状态。

4.改善呼吸功能:

(1)体位:按照胸腔积液的部位采取适当体位,一般取半卧位或患侧卧位,减少胸腔积液对健侧肺的压迫。

(2)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患者积极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3)呼吸锻炼:胸膜炎患者在恢复期,每天进行缓慢的腹式呼吸。经常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可减少胸膜粘连的发生,提高通气量。

(4)缓解胸痛:胸腔积液的患者常有胸痛,并随呼吸运动而加剧。为了减轻疼痛,患者常采用浅快的呼吸方式,可导致缺氧加重和肺不张。因此,需协助患者取患侧卧位,必要时用宽胶带固定胸壁,以减少胸廓活动幅度,减轻疼痛,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药。

(5)康复锻炼:待体温恢复正常,积液抽吸或吸收后,鼓励患者逐渐下床活动,增加肺活量。

5.病情观察:注意观察患者胸痛、呼吸困难的程度及体温的变化,监测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分析的结果。对胸腔穿刺抽液后患者,应密切观察其呼吸、脉搏、血压的变化,注意穿刺处有无渗血或液体渗出。有呼吸困难者准备好气管插管及吸痰、吸氧用物。

6.用药护理: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抗结核药物、糖皮质激素,指导患者掌握药物的疗效、剂量、用法及不良反应。注意观察抗结核药物的毒性反应,对结核性胸膜炎的患者需特别强调坚持用药的重要性,即使临床症状消失,也不可自行停药。糖皮质激素治疗时停药速度不宜过快,应逐渐减量至停用,避免出现反跳现象。

7.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胸腔引流管是指放置在胸膜腔用于排出胸腔内积气或积液的管道。引流液体时,引流管位置在腋中线和腋后线之间的第6~8肋间;引流气体时,引流管位置在锁骨中线第2肋间或腋中线第3肋间。协助医生做好胸腔穿刺或胸腔闭式引流的准备工作,使肺尽早复张,减轻呼吸困难症状。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包括:

(1)体位: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常置患者于半卧位,以利于呼吸和引流。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和深呼吸运动,有利于积液排出,恢复胸膜腔负压,使肺扩张。

(2)保持无菌: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胸腔伤口引流管周围用油纱布包盖严密,每48~72h更换。管道与水封瓶写好时间、刻度标识,接口处用无菌纱布包裹,每日更换。

(3)保证管道的密闭性和有效固定:保持整个引流装置通畅密闭,卧床及活动时管道避免受压、扭曲、打折、牵拉;下床活动时引流瓶位置应低于膝盖且保持平稳。各接头牢固连接,防止脱落,定时挤压,以防止血凝块堵塞。胸瓶应低于引流管口水平60cm;胸瓶长管没入无菌生理盐水中3~4cm,并保持直立,防止倾倒;观察长管中水柱波动,正常为4~6cm,水柱波动消失时应警惕引流管堵塞或脱出。观察咳嗽时有无气体溢出,定期以离心方向挤捏引流管,以免管口被血凝块堵塞,保持引流通畅。更换引流瓶前及运送患者时注意夹闭引流管,避免气体、液体进入胸膜腔。若引流管从胸腔脱出,应嘱患者呼气,同时迅速用凡士林纱布及胶布封闭伤口,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4)观察记录: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水柱波动情况,准确记录。

(5)拔管护理:24h引流液<50mL,脓液<10mL,无气体溢出,患者无呼吸困难,X线胸片检查肺膨胀良好,即可拔除引流管。拔管前做好患者及物品的准备,拔管后注意观察有无胸闷、呼吸困难、切口处漏气、渗液、出血、皮下气肿等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8.心理护理:耐心向患者解释病情,消除悲观、焦虑不安的情绪,配合治疗。教会患者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指导使用各种放松技巧,如听舒缓的音乐,病友之间多互动沟通等,采取减轻疼痛的舒适体位。

(三)健康教育

1.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本病的特点及目前的病情,介绍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及治疗药物的剂量、用法、不良反应。

2.指导患者合理休息与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过度劳累或突然改变体位。

3.指导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遵医嘱定期复查。如出现体温过高、胸闷、胸痛、气促、呼吸困难、发绀、面色苍白、出冷汗、烦躁不安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