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常规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以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以及缺乏任何原因为特征。
(一)评估要点
1.病史:有无上呼吸道感染及其他感染史,有无家族史。
2.身体评估:
(1)皮肤有无出血点、瘀斑,穿刺部位有无血肿;鼻腔、口腔、牙龈、气道有无出血;女性患者有无月经量过多;有无关节腔和肌肉深部血肿现象;有无血尿、血便。
(2)有无剧烈头痛、视物模糊、意识障碍等颅内出血情况。
(3)评估出血量及血压情况。
3.辅助检查:血常规、血小板抗体、骨髓象结果。
(二)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休息与活动:急性发作时,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及外伤。出血严重时,应绝对卧床休息,穿宽松、棉质衣服,避免束腰,以免加重皮肤紫癜,避免剧烈运动,防止意外伤害,一旦受伤应固定并局部冷敷。
(2)饮食:给予易消化、富有营养、高维生素、少渣的饮食,避免进食粗硬、油炸食物,以免口腔溃疡、血疱,诱发消化道出血;有消化道出血时应禁食,待出血情况好转,可从流质逐渐过渡到少渣半流质、软食、普食。
2.病情观察:
(1)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有无腹痛及大小便颜色改变等,若月经来潮,应及时报告医生。
(2)严密观察有无剧烈头痛、呕吐、视物模糊、颈项强直、意识障碍等颅内出血的表现,一经发现,应及时通知医生,头部给予冷敷,建立静脉通道,并做好抢救准备。
(3)给患者行各种检查及治疗时动作轻柔,注意拔针后延长压迫时间,以免引起出血。
(4)有鼻出血时予局部冷敷,严重出血不止者,用油纱条填塞,加强皮肤护理及口腔护理。
3.用药护理:
(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使用糖皮质激素时,注意观察血压、血糖变化及其他副作用,应用免疫抑制药时,注意观察不良反应。
(2)应用长春新碱可引起骨髓造血功能抑制、末梢神经炎,环磷酰胺可致出血性膀胱炎等,应使患者了解相关知识并能主动配合。用药期间定期测血压,监测血常规,观察药物疗效,发现可疑药物反应时,及时报告医生并给予对症处理。
(3)应用丙种球蛋白后,约20%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头痛,经减量或减慢注射速度可使症状减轻。个别患者可有寒战、发热等不良反应,需注意观察,及时对症处理。
(4)禁用抑制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如双嘧达莫、阿司匹林、低分子右旋糖酐等。避免使用可能引起患者血小板减少的药物,如磺胺类、解热止痛药、氯丙嗪、地高辛等。
4.心理护理:使患者保持镇静,避免情绪高度紧张加重出血。鼓励患者与亲人、病友沟通,争取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减少孤独感,增强康复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三)健康教育
1.本病在春、夏季易发病。出院时,嘱患者避免因受凉、感冒而诱发。
2.指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避免情绪紧张,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3.慢性紫癜患者可根据身体情况适度活动,预防外伤和感染,指导患者掌握突发出血的自救方法。
4.避免应用某些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
5.按医嘱服用药物,不要擅自停药或更改剂量。
6.定期复查,有出血症状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