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常规

七、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常规

蛛网膜下腔出血指脑底部或脑表面的病变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约占急性脑卒中的10%,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常见疾病。

(一)评估要点

1.病史:发病的诱因、发作时间及持续时间等。

2.身体评估:

(1)头痛的性质,发作时有无伴随症状。

(2)生命体征及神志、瞳孔的变化。

(3)大小便情况。

3.辅助检查:

(1)颅脑CT是确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诊断方法。

(2)脑脊液是最有诊断价值和特征性的检查,压力常>1.96kPa,外观呈均匀一致的血性。

(3)脑血管造影是确定蛛网膜下腔出血最有意义的检查。

(二)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活动与休息: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4~6周,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可能使患者血压和颅内压增高的因素。经治疗护理1个月左右,患者症状好转、经头部CT检查证实血液基本吸收或经DSA检查没有发现颅内血管病变者,可遵医嘱逐渐抬高床头、床上坐位、下床站立和适当活动。

(2)饮食:根据病情给予低盐、低脂、高蛋白质、丰富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如蛋、奶、鱼、瘦肉、蔬菜及水果等制作的软食或半流质、流质食物),无意识和吞咽障碍者给予鼻饲流质。

2.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如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抽搐发作、昏迷甚至去大脑强直及脑膜刺激征明显加重等再出血的征象,及时报告医生做急救处理。

3.用药护理:准确及时地执行医嘱,观察有无不良反应。使用20%甘露醇注射液等脱水药治疗时应快速静滴;静脉滴注尼莫地平,注意避光及输液速度,严密观察血压变化,防止血压下降太快,引起脑循环灌注不足;如口服尼莫同,应督促患者及时服药,防止脑血管痉挛引起剧烈头痛。

4.并发症的防治:保持呼吸道通畅,大小便通畅。告诫患者勿用力大便,遵医嘱常规服用缓泻药。有留置导尿者,保持引流通畅,注意尿液的颜色、量,预防泌尿系感染。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预防并发症。

5.行脑脊液置换术患者,指导术中配合,术后去枕平卧4~6h,注意观察头痛情况。恢复期准备行脑血管造影术患者,做好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及交代注意事项。

6.患者常有烦躁不安、精神兴奋等症状,做好心理护理能够促进早日康复。

(三)健康教育

1.避免诱因:告诉患者及家属容易诱发再出血的各种因素如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用力排便、屏气、剧烈咳嗽及血压过高等。如便秘时给予缓泻剂,血压过高时遵医嘱降压,患者烦躁时给予镇静处理等。

2.检查指导: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一般在首次出血3周后进行DSA检查,应告知脑血管造影的相关知识,指导患者积极配合,以明确病因,尽早手术,解除隐患或危险。

3.照顾者指导:家属应关心、体贴患者,为其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督促尽早检查和手术,发现再出血征象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