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气胸护理常规

十四、自发性气胸护理常规

胸膜腔为不含气体的密闭潜在腔隙,当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时,称气胸。自发性气胸是指肺组织及脏层胸膜的自发破裂,或靠近肺表面的肺大泡自发破裂,使肺及支气管内气体进入胸膜腔所致的气胸,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一)评估要点

1.病史:以往健康情况、肺功能情况,有无肺部基础疾病,有无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

2.身体评估:生命体征及面色变化;胸痛、呼吸困难、咳嗽情况;留置胸腔闭式引流时观察引流物颜色、性质、量及创口有无漏气、出血等。

3.辅助检查:

(1)X线检查:X线胸片或CT是诊断气胸的重要方法。

(2)肺功能测定:急性气胸肺萎缩>20%,肺活量、肺容量下降,呈限制性通气障碍。

(二)护理措施

1.休息与卧位:急性自发性气胸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用力、屏气、咳嗽等增加胸腔内压的活动。血压平稳者取半坐位,有利于呼吸、咳嗽、排痰及胸腔引流。卧床期间,协助患者每2h翻身一次。如有胸腔引流管,翻身时应注意防止引流管脱出。

2.指导患者加强营养,高蛋白饮食(鱼类、蛋类),不可偏食,适当进食粗纤维食物(新鲜蔬果),保持大便通畅。

3.吸氧:根据患者缺氧的严重程度选择适当的吸氧方式和吸入氧流量,保证患者血氧饱和度>90%。对于选择保守治疗的患者,需给予高浓度吸氧(4~6L/min),有利于促进胸膜腔内气体的吸收。

4.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困难程度、缺氧的情况、治疗后的反应,患侧呼吸音的变化等;有无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循环衰竭的征象。

5.心理支持:患者由于疼痛或呼吸困难会出现紧张、焦虑和恐惧等情绪反应,导致耗氧量增加、呼吸浅快,从而加重呼吸困难和缺氧,因此当呼吸困难严重时应尽量在床旁陪伴,解释病情和及时回应患者的需求。在做各项检查、操作前向患者解释目的和效果,即使是在非常紧急的情况下,也需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进行必要的解释,不应只顾治疗而忽视患者的心理反应。

6.排气治疗患者的护理:协助医生做好胸腔穿刺或胸腔闭式引流的准备和配合工作,使肺尽早复张,减轻呼吸困难症状。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包括:

(1)术前准备:向患者简要说明排气治疗的目的、意义、过程和注意事项,取得理解和配合。严格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整套胸腔闭式引流装置是否密闭。

(2)保证有效的引流:保持引流系统通畅密闭。卧床及活动时管道避免受压、扭曲、折叠、牵拉;下床活动时引流瓶位置应低于膝盖且保持平稳。各接头牢固连接,防止脱落,定时挤压,防止血凝块堵塞。胸瓶应低于引流管口水平60cm;胸瓶长管没入无菌生理盐水中3~4cm,并保持直立,防止倾倒;观察长管水柱波动,正常为4~6cm,水柱波动消失时应警惕引流管堵塞或脱出。观察咳嗽时有无气体溢出,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性质、量及有无溢气现象。更换引流瓶前、运送患者时注意夹闭引流管,避免气体、液体进入胸膜腔。若引流管从胸腔脱出,应嘱患者呼气,同时迅速用凡士林纱布及胶布封闭伤口,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3)肺功能锻炼:鼓励患者每2h进行1次深呼吸、咳嗽和吹气球练习,以促进受压萎陷的肺扩张,加速胸腔内气体排出,促进肺尽早复张,但应避免持续剧烈的咳嗽。

(4)拔管护理:观察引流管拔除指征,如引流管无气体溢出1~2d后,夹闭1d患者无气促、呼吸困难,X线胸片示肺已完全复张,可拔除引流管。拔管前做好患者及物品的准备,拔管后注意观察有无胸闷、呼吸困难、切口处漏气、渗出、出血、皮下气肿等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三)健康教育

1.坚持肺部基础疾病的治疗:向患者介绍继发性自发性气胸的发生是由于肺部组织有基础疾病存在,因此遵医嘱积极治疗肺部基础疾病对于预防气胸的复发极为重要。

2.避免气胸诱发因素:

(1)避免抬举重物、剧烈咳嗽、屏气、用力排便等,并采取有效的预防便秘措施。

(2)注意劳逸结合,在气胸痊愈后的1个月内,不要进行剧烈运动,如打球、跑步等。

(3)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波动。

(4)吸烟者应指导戒烟。

3.气胸复发时的处理:一旦出现突发性胸痛,随即感到胸闷、气促时,可能为气胸复发,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