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护理常规
血吸虫病是由裂体吸虫属血吸虫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主要分两种类型,一种是肠血吸虫病,主要为曼氏血吸虫和日本血吸虫引起;另一种是尿路血吸虫病,由埃及血吸虫引起。我国主要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
(一)评估要点
1.病史:是否有疫水接触史。
2.身体评估:
(1)生命体征、热型。
(2)皮肤情况、腹部体征。
3.辅助检查:
(1)病原检查:从粪便内检查虫卵或孵化毛蚴以及直肠黏膜活体组织检查虫卵。
(2)免疫检查:皮内试验(IDT)与粪检虫卵阳性的符合率为90%左右。血吸虫患者血清中存在特异性抗体,包括IgM、IgG、IgE等,如受检者未经病原治疗,而特异性抗体呈阳性反应,对于确定诊断意义较大。
(二)护理措施
1.隔离: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隔离。
2.活动与休息:急性期及晚期肝硬化伴腹水患者均应卧床休息,慢性期患者适当活动,避免劳累,保证充分的睡眠。
3.饮食护理:
(1)急性期患者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如蛋、奶、鱼、瘦肉、蔬菜及水果等),避免煎炸、油腻、产气食物(如土豆、红薯等),减少脂肪摄入。
(2)晚期肝硬化有腹水者应给予低盐饮食(每日<3g),少量多餐,避免进食粗、硬、过热、多纤维、刺激性食物。
4.病情观察:急性期主要观察体温、皮疹、腹泻情况。晚期血吸虫病主要表现为肝硬化,观察患者腹围、体重、下肢水肿及有无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表现。
5.药物应用:
(1)应用吡喹酮治疗,服用后如出现头晕、头痛、乏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应做好相应处理,无须停药,少数患者出现心律失常或肝功能损害,应暂缓治疗。
(2)对有皮肤过敏反应,出现荨麻疹者,可给予抗组胺药物,局部涂以止痒药。
(三)健康教育
1.知识宣教:指导患者和家属掌握有关血吸虫病的知识,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减少发病机会。慢性患者注意规律生活,防止并发感染,增强营养,限制烟酒。
2.用药指导:指导患者按时、按量服药。
3.定期(6个月或1年)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