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失禁的护理常规
(一)评估要点
1.病史:评估大便失禁病史及既往史,患者是否有神经系统疾患:如脑血管意外、脑动脉硬化、脑外伤、脊髓损伤、脊髓瘤、脊柱裂等;结肠或直肠疾患,先天性巨结肠、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或直肠癌、直肠脱垂、肛直肠畸形等;肛直肠直接损伤,其中手术损伤是常见原因,包括肛瘘、肛裂和痔等手术以及硬化剂注射。
2.身体评估:患者病情,有无高血压、心脏病、肠道病变等;评估腹部体征、排便习惯、次数及量,粪便的颜色及性状,有无排便困难等;患者饮食习惯、治疗和检查、用药情况。
3.辅助检查:
(1)肛管直肠测压:大便失禁时肛门静息压和最大压力均下降。
(2)肌电图:是反映盆底肌肉及括约肌的生理活动,了解神经和肌肉损伤部位与程度的客观依据。
(3)排粪造影:能推测耻骨直肠肌的状态和损伤程度。
(4)生理盐水灌肠试验:大便失禁时保留量下降或为零。
(5)肛管超声图:可准确判断肛门括约肌缺损部位和不对称性测量内括约肌的厚度。
(6)视诊:可能见肛门处有原手术或外伤疤痕畸形等。
(7)肛指检查。
(8)排便X线造影:可见到肛管直肠角消失等,这些检查有助于区分病变病因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法。
(二)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常通风,给患者提供单独的卫生间。
(2)饮食护理:主食不要太精细,注意吃些粗粮和杂粮;副食要注意多吃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如青菜、韭菜、芹菜、蕃芋等。
(3)皮肤护理:保持肛门周围皮肤清洁,一旦发现有粪便污染,用柔软卫生纸擦净后再用温水清洗局部皮肤,用毛巾擦干,并涂皮肤保护剂于肛门周围皮肤,防止发生皮疹或压疮。使用柔软透气性好的尿布垫或一次性尿布铺在患者臀下,一旦污染要立即更换,有条件时可让患者卧于有孔的病床上,以减少床褥污染。随时更换污染的衣物和被单,应用大便失禁护理用具:如造口袋、肛门塞、皮肤保护剂、皮肤保护膜等。
2.病情观察:观察患者的排便次数、量、性状、颜色,并如实记录。
3.心理护理:注重个性心理护理,鼓励患者战胜疾病,战胜恐惧。应多了解老年人、危重患者的心理需求,掌握与老年人的沟通技巧,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同时指导他们掌握合理膳食、正确用药的方法。
4.增加活动:适当锻炼身体,对认知能力好、有自控能力的患者可做腹肌和盆底肌的训练,每次收缩10s,休息10s,每次练习30次,每天3~5次,持之以恒,最少坚持半年以上有效。
(三)健康教育
1.出院后宜进食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含纤维素多的食物,以利于排便通畅。增加膳食中食物纤维的含量,平均每日供应6~8g。食物纤维不会被机体吸收,但可增加粪便的体积,刺激肠蠕动,有助于恢复肠道功能,加强排便的规律性,有效地改善肛门失禁状况。
2.做好心理指导,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及时处置肛门失禁的困窘,鼓励回归社会。
3.指导患者穿收腹裤或紧身衣裤,以增加肛门括约肌的控制力,从而增加患者的生活信心,帮助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