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护理常规

八、支气管扩张护理常规

支气管扩张症是支气管慢性异常扩张的疾病。由于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慢性炎症及支气管阻塞,引起支气管组织结构较严重的破坏,以致支气管管腔扩张和变形。临床特点是慢性咳嗽,咳大量脓性痰和(或)反复咯血。

(一)评估要点

1.病史:是否患过百日咳、麻疹、肺炎、肺结核及肺部感染性疾病等。

2.身体评估:有无慢性咳嗽伴大量脓性痰、咯血等症状;听诊肺部是否有啰音;观察营养状况及有无杵状指。

3.辅助检查:

(1)胸部X线检查:囊状支气管扩张的气道表现为显著的囊腔,腔内可存在气液平面,纵切面可显示“双轨征”,横切面显示“环形阴影”,并可见气管壁增厚。胸部CT检查:可在横断面上清楚地显示扩张的支气管。高分辨CT进一步提高了诊断敏感性,已成为支气管扩张症的主要诊断方法。

(2)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发现出血部位或阻塞原因,还可局部灌洗,取灌洗液进行细菌学和细胞学检查。

(二)护理措施

1.休息与环境:大咯血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及时消除室内异味。

2.饮食:根据病情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如梨、青菜、绿豆、藕、山药、银耳、鸭肉等。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1500mL以上。避免刺激性、粗糙食物,如烟、酒、咖啡、浓茶、姜、蒜、辣椒、胡椒、芹菜、韭菜等。

3.保持床单位的整洁,如有潮湿或污染及时更换。混合厌氧菌感染患者痰杯内放一定量1∶200的“84”消毒剂并加盖,随时倾倒痰液,注意口腔卫生。

4.病情观察:

(1)咳嗽性质,咳痰的颜色、性状、量、气味及与体位的关系,按医嘱留痰送检。

(2)观察患者是否有发绀、气促等缺氧表现,遵医嘱予以氧疗。

(3)注意观察咯血先兆症状,如有胸闷、心慌、头晕、口有腥味等症状时,应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4)观察患者有无发热、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有无肺炎、肺脓肿、脓胸等并发症。

5.用药护理: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祛痰剂药和支气管舒张药,指导患者掌握药物的疗效、剂量、用法及副作用,必要时通知医生。

6.心理护理:关心体贴患者,咯血时保持镇定,消除患者恐惧感。患者大咯血时,护理人员要镇静,陪伴患者给予精神安慰,及时通知医生,并按大咯血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7.专科护理:

(1)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患者取舒适体位,先行5~6次深呼吸,然后于深吸气末保持张口状,连续咳嗽数次使痰液到咽部附近再用力将痰咳出;或患者取坐位,两腿上置一枕头顶住腹部,咳嗽时身体前倾,头颈屈曲,张口咳痰将痰液排出。使用一次性痰杯,及时倾倒痰液。

(2)体位引流:依病变部位不同,采取相应的体位,使病变部位处于高处,引流支气管开口朝下,同时辅以叩背,借助重力作用使痰液流出。每次15~20min,每日1~3次。一般于饭前进行,早晨清醒后立即进行效果最好。如需在餐后进行,为了预防胃反流、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应在餐后1~2h进行。

(3)咯血的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咯血的量、颜色、性质及出血的速度。

1)小量咯血的护理:嘱患者安静休息,做好心理护理,减轻紧张心理,必要时可以加用小量镇静药。

2)大咯血的抢救护理:大咯血时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尽量避免搬动患者,要安慰患者,保持镇静,配合医护人员积极治疗,防止窒息。首先要准备好抢救物品和药品,如吸引器、吸痰管、氧气、气管切开包、止血药等。采取患侧卧位,头偏向一侧,尽量将血咯出,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予吸痰管吸引,并迅速建立双静脉通路。

(三)健康教育

1.支气管扩张症的发生与呼吸道感染、支气管阻塞密切相关,因此必须向患者及家属宣传预防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2.及时治疗上呼吸道病灶,避免受凉,减少刺激性气体吸入,吸烟者应戒烟。

3.注意口腔卫生,既可防止呼吸道感染,又能去除口腔臭味。

4.培养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学会自我监测病情,掌握体位引流的方法。有肺气肿者,应鼓励和指导其进行适当的呼吸运动锻炼,促进呼吸功能改善,恢复肺功能。

5.生活起居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保证适当休息,避免情绪激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6.加强营养,保证每日所需,增强机体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