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引流管的护理常规
(一)评估要点
1.患者的意识、瞳孔、呼吸、脉搏及血压的变化。
2.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头痛等颅内压增高症状。
3.脑脊液的颜色、形状、量;引流管是否通畅。
(二)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保持病房内清洁卫生、空气流通。
(2)绝对卧床休息,协助患者保持安静,减少头部运动,对于患儿、神志不清和躁动的患者应有专人看管,必要时使用约束带进行约束。
(3)加强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生活护理。
(4)引流袋固定于患者床头,悬挂高度应高于侧脑室10~15cm,以维持正常颅内压。
2.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颅内感染:
(1)搬动患者时应夹闭引流管,防止引流液逆流。
(2)每天定时倾倒引流液,准确记录引流量,在倾倒引流液前后要对引流袋口进行严格消毒。
(3)严格无菌操作,严防逆行感染。更换引流袋及倾倒引流液时应夹闭引流管,以免管内脑脊液逆流回脑室,禁止在引流管上穿刺以免造成污染。
(4)脑室引流管引流时间为开颅术后3~4d,一般不超过7d。
3.注意引流液速度及量:
(1)正常脑脊液的分泌量为0.3mL/min,每24h分泌量为400~500mL。当颅内继发感染、出血及脑脊液吸收功能下降或循环受阻时,其分泌量将增加。
(2)切忌引流过快过多,若患者出现低颅压性头痛、恶心、呕吐,应抬高引流管或暂时夹闭引流管以控制引流量。
(3)若引流液速度明显加快且颜色变红,可能为脑室内再出血,此时注意保持引流通畅,并通过调节引流瓶悬挂的高度控制脑脊液的流速,尽早行CT检查,明确病因。
4.观察引流脑脊液的性状:
(1)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术后1~2d脑脊液可略带血性,以后颜色应逐渐变浅,至清亮。
(2)如术后脑脊液中有大量鲜血,或术后血性脑脊液的颜色逐渐加深,并出现血压波动,则提示有脑室出血,出血量过多时应紧急手术止血。
(3)发现脑脊液混浊,呈毛玻璃状或有絮状物,并且临床出现高热、呕吐、抽搐等症状时,应马上将脑脊液送检。
5.保持引流管的通畅:
(1)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或阻塞。
(2)为患者翻身、治疗及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缓慢,夹闭并妥善固定好引流管,避免牵拉引流管,防止引流管脱出及气体进入。
(3)肉眼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管内的脑脊液可随患者的心跳和呼吸上下波动。
6.保持穿刺部位敷料干燥:引流处伤口敷料和引流袋应每天更换,污染时随时更换;保持引流系统的密闭性,防止逆行感染。
7.及时拔除引流管:脑室持续引流一般不超过1周,脑水肿期过后,颅内压逐渐降低,应及早拔除引流管,拔管前需夹闭引流管24h,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头痛、呕吐等症状,以便了解脑脊液循环是否通畅,颅内压是否升高。
8.拔管后应加压包扎伤口,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减少头部运动,注意穿刺处伤口有无渗血和脑脊液漏出,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的变化,如出现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做相应处理。
(三)健康教育
1.女性患者剃光头发前应加强宣教,消除思想顾虑。
2.绝对卧床休息,注意动作轻柔,防止脑室引流管脱出。
3.告知患者家属留置脑室引流管的目的,取得配合,引流袋高度不可自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