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护理常规

十、肝性脑病护理常规

肝性脑病又称肝昏迷,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症。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有急性与慢性脑病之分。

(一)评估要点

1.病史:是否有肝硬化、重症病毒性肝炎、重症中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各型肝硬化、门-体静脉分流术后、原发性肝癌及其他弥漫性肝病的终末期等病史;是否有上消化道出血、高蛋白饮食、大量排钾利尿、放腹水,使用安眠、镇静、麻醉药,便秘、尿毒症、感染或手术创伤等诱因。

2.身体评估:

(1)意识障碍程度。

(2)生命体征,有无消化道出血的症状、体征。

(3)皮肤完整性。

3.辅助检查:

(1)血氨:慢性肝性脑病患者多半有血氨升高,但急性肝性脑病患者血氨可以正常。

(2)脑电图:大脑细胞活动时所发出的电活动,正常人的脑电图呈α波,每秒8~13次。肝性脑病患者的脑电图表现为节律变慢。

(3)诱发电位:多用于轻微肝性脑病的诊断和研究。

(4)心理智能测验:适合于肝性脑病的诊断和轻微肝性脑病的筛选。其缺点是受年龄、教育程度的影响。

(5)影像学检查:急性肝性脑病患者进行头部CT或MRI检查时可发现脑水肿。慢性肝性脑病患者则可发现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此外,MRI检查可发现基底神经节有T1加权信号增强,与锰在该处沉积有关。

(6)临界视觉闪烁频率检测:视网膜胶质细胞病变可作为大脑胶质星形细胞病变的标志,通过测定临界视觉闪烁频率可定量诊断,初步应用结果认为方法敏感,简单而可靠,可用于发现及检测轻微肝性脑病。

(二)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休息与活动: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舒适。昏迷或躁动不安者加床栏,必要时使用约束带,注意安全。

(2)饮食:昏迷患者禁食蛋白质,神志清醒后可遵医嘱逐渐增加20~50g/d,以糖类、优质蛋白质为主,如鱼、瘦肉、牛奶、蛋类、豆类及豆制品,昏迷者予鼻饲。禁食或限食者,避免发生低血糖。

(3)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整齐,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经常帮助患者剪指甲,以防抓伤皮肤。

(4)昏迷患者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氧气的供给,头偏向一侧,管道妥善固定,保持通畅。给患者做被动肢体运动,防止静脉血栓形成及肌肉萎缩,预防压疮和感染。

(5)准确记录24h出入量。

2.病情观察: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有无消化道出血。昏迷患者呼吸道是否通畅,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如肺炎、出血等。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详细做好记录。

(2)保持大便通畅:减少氨的吸收,便秘者遵医嘱给予导泻药或用食醋保留灌肠。对导泻患者应注意观察血压、脉搏、排便量和粪便颜色,加强肛周护理,保持皮肤的完整性。血容量不足、血压不稳定者不能导泻,以免大量脱水,影响循环血量。

(3)避免诱发因素:禁用肥皂水灌肠;禁止给患者应用安眠药及镇静药;避免快速利尿及大量放腹水,防止感染。消化道出血患者可使肠道产氨增多,故出血停止后也应灌肠和导泻,清除肠道内积血,减少氨吸收。

3.用药护理:遵医嘱迅速给予降氨药物。

(1)应用谷氨酸钠或谷氨酸钾时,要注意尿量、腹水和水肿情况。

(2)使用利尿药的患者,根据尿量慎用钾剂,明显腹水和水肿时慎用钠盐。

(3)应用精氨酸时,滴速不宜过快,以免引起流涎、面色潮红与呕吐。

(4)应用苯甲酸钠时注意患者有无恶心、呕吐、腹绞痛、饱胀等。

(5)根据医嘱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调。

(6)严格控制液体输入速度,防止稀释性低钾及低钠血症、心力衰竭、肺水肿以及脑水肿的发生。

4.心理护理:告知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及方式,生活起居要有规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5.预防并发症:

(1)卧床患者定时翻身,保持床单位干净、整齐,预防压疮的发生。

(2)昏迷、禁食、鼻饲的患者做好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

(3)使用导尿管的患者,保持引流通畅,及时更换引流装置,每日会阴抹洗2次,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4)协助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防止静脉血栓形成及肌肉萎缩。

(三)健康教育

1.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疾病相关知识,认识病情的严重性,防止和减少肝性脑病的发生。加强自我保健意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不滥用对肝有损害的药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感染,戒烟酒。

3.交代患者按医嘱按时正确服药,定期复查。

4.告知肝性脑病的早期征象,特别是思维过程的变化、性格行为、睡眠等有关精神神经的改变,以便及时就诊。